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0 前言 | 第14-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国内外化学概念教学研究进展综述 | 第15-17页 |
·国外化学概念教学研究进展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进展综述 | 第16-17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文献调研 | 第18-19页 |
·实证研究 | 第19-20页 |
1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化学概念体系的变迁 | 第20-27页 |
·建国初至1977 年 | 第20-22页 |
·借鉴苏联中学化学教学经验时期 | 第21-22页 |
·年《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化学概念体系简析 | 第22页 |
·1977 年以后 | 第22-27页 |
·1978 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化学概念体系分析 | 第23-24页 |
·1990 年〈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化学概念体系分析 | 第24页 |
·1996 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化学概念体系分析 | 第24-27页 |
2 化学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概念知识体系建构特征 | 第27-45页 |
·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学大纲中化学概念知识体系比较 | 第27-33页 |
·化学概念教学理念的差异 | 第27-29页 |
·高中化学概念结构体系的变化 | 第29-33页 |
·三个版本的普通高中必修教材中化学概念的比较 | 第33-41页 |
·我国教材管理模式的变革 | 第33-34页 |
·三种版本化学必修教材中化学概念的比较 | 第34-41页 |
·化学新课程化学概念构建特征 | 第41-45页 |
·高中化学概念分层教学——课程的选择性 | 第41-42页 |
·高中化学概念体系的变化——课程的基础性、发展性 | 第42-43页 |
·化学概念教学目标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第43页 |
·科学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化学概念教学的全过程 | 第43-45页 |
3 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 第45-82页 |
·概念形成与同化相互渗透策略 | 第45-52页 |
·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习得概念——概念形成策略 | 第45-47页 |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习得概念——概念同化策略 | 第47-50页 |
·概念形成与同化相互渗透策略 | 第50-52页 |
·设计教学情境引入概念策略 | 第52-56页 |
·从与社会生活、生产有关知识入手创设情境 | 第52页 |
·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 第52-53页 |
·利用直观手段,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境 | 第53-55页 |
·概念教学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5-56页 |
·化学概念的精讲教学策略 | 第56-60页 |
·精讲教学策略 | 第56-57页 |
·精讲教学策略与有意义接受学习 | 第57页 |
·化学概念教学中的精讲教学策略 | 第57-58页 |
·运用精讲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 第58-60页 |
·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概念教学策略 | 第60-63页 |
·探究课题的选择策略 | 第61-62页 |
·探究课题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62页 |
·化学概念探究学习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62-63页 |
·促进学生化学概念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 | 第63-68页 |
·学习迁移与学习迁移理论 | 第63-64页 |
·促进学生化学概念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 | 第64-68页 |
·化学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 第68-73页 |
·错误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影响 | 第68-69页 |
·错误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 第69-73页 |
·输理概念,建立概念网络教学策略 | 第73-77页 |
·概念内部联系策略 | 第73-74页 |
·建立概念之间联系策略 | 第74-76页 |
·教学中利用概念构图策略的基本要求 | 第76-77页 |
·化学概念教学的层次性、连续性的教学策略 | 第77-82页 |
·把握概念教学阶段性的教学策略 | 第78-79页 |
·正确处理化学必修和选修课程中化学概念的关系 | 第79-80页 |
·初高中化学概念衔接的教学策略 | 第80-82页 |
4 影响化学新课程化学概念教学的相关因素 | 第82-87页 |
·教师因素 | 第82-84页 |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 第82-83页 |
·提高课程研究分析能力 | 第83页 |
·培养和提高对教学的反思能力 | 第83-84页 |
·学生因素 | 第84-87页 |
·确立概念转变学习观 | 第84页 |
·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第84-87页 |
5 结语 | 第87-90页 |
·关于高中化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 第87-88页 |
·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 | 第94-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