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轿车车高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悬架系统概述第9页
 §1-2 车高控制器的研究第9-10页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1-12页
第二章 车高控制器的原理及组成器件第12-20页
 §2-1 车高控制系统 ECAS第12-13页
  2-1-1 车高控制系统 ECAS 原理第12页
  2-1-2 车高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第12-13页
 §2-2 ECAS 系统器件简介第13-19页
  2-2-1 半主动空气悬架第13-14页
  2-2-2 刚度调节机构第14-15页
  2-2-3 车身高度调节执行机构第15页
  2-2-4 车身高度传感器第15-16页
  2-2-5 速度传感器第16-17页
  2-2-6 转向角传感器第17-18页
  2-2-7 电磁阀第18页
  2-2-8 步进电机第18-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车高控制的理论研究第20-36页
 §3-1 空气弹簧特性的研究第20-24页
  3-1-1 空气弹簧的特点第20-21页
  3-1-2 空气悬架的刚度计算第21-22页
  3-1-3 空气弹簧的高度计算第22-23页
  3-1-4 空气弹簧的充放气计算第23-24页
  3-1-5 空气弹簧固有频率第24页
 §3-2 悬架模型的建立第24-27页
  3-2-1 悬架1/4 模型的建立第24-25页
  3-2-2 路面白噪声第25-26页
  3-2-3 SIMULINK仿真第26-27页
 §3-3 刚度模糊控制器的建立第27-32页
  3-3-1 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第28-29页
  3-3-2 模糊控制规则第29-30页
  3-3-3 解模糊的选择第30-31页
  3-3-4 模糊控制的仿真结果分析第31-32页
 §3-4 基于 PID 控制的高度调节第32-35页
  3-4-1 基本原理第32-33页
  3-4-2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3-34页
  3-4-3 仿真结果分析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第36-49页
 §4-1 控制系统的信号分类第36页
  4-1-1 监测信号第36页
  4-1-2 控制信号第36页
 §4-2 处理器的选择第36-38页
  4-2-1 系统对处理器的要求第36页
  4-2-2 TMS320F2812 介绍第36-38页
 §4-3 主板电路系统的设计第38-40页
  4-3-1 最小系统的设计第38-39页
  4-3-2 电源电路设计第39页
  4-3-3 上位机通信电路第39-40页
  4-3-4 仿真接口第40页
 §4-4 监测电路第40-43页
  4-4-1 车身高度监测电路第41页
  4-4-2 速度监测电路第41-42页
  4-4-3 转向角信号监测电路第42-43页
  4-4-4 储气罐压力监测电路第43页
 §4-5 控制电路第43-45页
  4-5-1 步进电机控制电路第43-44页
  4-5-2 高度调节电磁阀的控制电路第44-45页
 §4-6 CAN 总线设计第45-46页
 §4-7 电路的抗干扰的设计第46-47页
 §4-8 电路板的制备第47-48页
 §4-9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软件的设计第49-63页
 §5-1 开发环境 CCS3.3 简介第49页
 §5-2 DSP 的资源划分第49-51页
 §5-3 主程序的设计第51-59页
  5-3-1 主程序总体结构第51-52页
  5-3-2 系统初始化函数第52-53页
  5-3-3 速度监测软件设计第53-54页
  5-3-4 高度监测软件设计第54-55页
  5-3-5 转向角的监测第55-56页
  5-3-6 步进电机的程序设计第56-57页
  5-3-7 电磁阀的控制程序第57-59页
 §5-4 CAN 总线设计第59-61页
  5-4-1 悬架 CAN 总线数据格式的设计第59-60页
  5-4-2 CAN 总线的程序设计第60-61页
 §5-5 软件的抗干扰设计第61-62页
 §5-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3-69页
 §6-1 电路的仿真第63-66页
  6-1-1 MULTISIM 9 介绍第63页
  6-1-2 车高控制电路的仿真第63-64页
  6-1-3 车速控制电路的仿真第64-65页
  6-1-4 转向角传感器电路的仿真第65-66页
 §6-2 步进电机转角的验证第66-68页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8-69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69-71页
 §7-1 总结第69页
 §7-2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车辆防抱死EBD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