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信资费及改革方向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 第二章 影响电信资费的因素 | 第10-14页 |
| ·电信成本及相关概念 | 第10-12页 |
| ·电信市场需求 | 第12页 |
| ·电信市场结构 | 第12-13页 |
| ·政府管制政策 | 第13-14页 |
| 第三章 电信资费的定价方法 | 第14-26页 |
| ·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方法 | 第14-17页 |
| ·边际成本定价法 | 第14-15页 |
| ·平均成本定价法 | 第15-16页 |
| ·完全分摊成本定价法(F DC) | 第16页 |
| ·长期增量成本定价法 | 第16-17页 |
| ·以需求为中心的定价方法 | 第17-19页 |
| ·拉姆塞(Ramsey)定价方法 | 第17-18页 |
| ·差别化定价方法 | 第18-19页 |
| ·以市场为中心的定价策略 | 第19-22页 |
| ·客户满意度定价策略 | 第19-20页 |
| ·客户关系定价策略 | 第20页 |
| ·客户印象定价策略 | 第20页 |
| ·质量与需求匹配定价策略 | 第20-21页 |
| ·主动定价策略 | 第21页 |
| ·跟随定价策略 | 第21页 |
| ·捆绑定价策略 | 第21-22页 |
| ·政府管制政策 | 第22-23页 |
| ·公正报酬率管制 | 第22-23页 |
| ·价格上限管制 | 第23页 |
| ·电信资费模式 | 第23-26页 |
| ·线性资费模式 | 第23-24页 |
| ·非线性资费模式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我国电信资费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 ·我国电信资费历史沿革 | 第26-27页 |
| ·改革开放前的基本电话业务低资费结构 | 第26页 |
| ·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初的高资费结构阶段 | 第26页 |
| ·1999年到2001年结构性调整阶段 | 第26-27页 |
| ·2001年-2004年电信行业竞争格局初步建立 | 第27页 |
| ·我国电信资费现状分析 | 第27-31页 |
| ·固定电话市话资费情况 | 第27-28页 |
| ·移动电话资费情况 | 第28-29页 |
| ·我国长途电话资费现状 | 第29页 |
| ·我国电信资费水平偏高 | 第29-31页 |
| ·我国电信资费监管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 第五章 国外电信资费和资费管制模式 | 第33-39页 |
| ·资费策略 | 第33-36页 |
| ·意大利的资费策略 | 第33-34页 |
| ·日本的资费策略 | 第34页 |
| ·西班牙的资费策略 | 第34页 |
| ·美国的资费策略 | 第34-36页 |
| ·管制模式 | 第36-39页 |
| ·美国模式 | 第36页 |
| ·英国模式 | 第36页 |
| ·德国模式 | 第36-37页 |
| ·欧盟模式 | 第37页 |
| ·日本模式 | 第37页 |
| ·澳大利亚模式 | 第37页 |
| ·香港模式 | 第37-39页 |
| 第六章 对我国电信资费改革的建议 | 第39-45页 |
| ·对我国电信资费改革建议 | 第39-40页 |
| ·对电信资费管理的建议 | 第39页 |
| ·对电信资费制定方法的建议 | 第39页 |
| ·对电信资费策略的建议 | 第39-40页 |
| ·对电信资费体系的建议 | 第40页 |
| ·关于电信资费热点问题的建议 | 第40-45页 |
| ·关于移动电话单向收费 | 第40-41页 |
| ·关于固定电话月租费 | 第41-42页 |
| ·关于宽带按流量收费 | 第42-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发表文章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