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测量的计算机刻度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导论 | 第8-12页 |
·直接测量历史 | 第8-9页 |
·直接测量应用 | 第9-10页 |
·直接测量的步骤 | 第10-11页 |
·直接测量的优缺点 | 第11-12页 |
·刻度方法 | 第12页 |
2.中国人体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12-50页 |
·坐标系 | 第13页 |
·基本几何形状 | 第13-15页 |
·椭圆柱体和椭球体 | 第13-14页 |
·圆锥体和圆台体 | 第14页 |
·椭圆旋转环 | 第14-15页 |
·转化方法 | 第15-17页 |
·形状 | 第15页 |
·体积 | 第15-16页 |
·位置 | 第16-17页 |
·外形 | 第17-20页 |
·头部: | 第18-19页 |
·颈部: | 第19页 |
·躯干 | 第19-20页 |
·下肢 | 第20页 |
·骨骼 | 第20-31页 |
·脊柱 | 第21-24页 |
·肋骨 | 第24-25页 |
·骨盆: | 第25-26页 |
·腿骨 | 第26页 |
·臂骨 | 第26-27页 |
·颅骨 | 第27页 |
·面骨 | 第27-28页 |
·锁骨 | 第28-29页 |
·肩胛骨 | 第29-30页 |
·骨髓 | 第30-31页 |
·体表标志 | 第31-32页 |
·胸部的标志线 | 第31页 |
·腹部分区(九分法) | 第31-32页 |
·建立内部器官的数学模型 | 第32-35页 |
·位置参数制定原则 | 第35页 |
·确定器官的位置参数 | 第35-50页 |
·肾上腺: | 第35-36页 |
·脑 | 第36页 |
·乳腺 | 第36页 |
·胆囊 | 第36-37页 |
·食道 | 第37-38页 |
·胃 | 第38页 |
·小肠 | 第38-39页 |
·大肠: | 第39-42页 |
·心脏 | 第42-43页 |
·肾 | 第43页 |
·肝 | 第43-44页 |
·肺 | 第44页 |
·卵巢 | 第44-45页 |
·睾丸 | 第45页 |
·子宫 | 第45-46页 |
·胰腺 | 第46-47页 |
·甲状腺 | 第47页 |
·胸腺 | 第47-48页 |
·皮肤 | 第48页 |
·脾脏 | 第48页 |
·膀胱 | 第48-49页 |
·红骨髓 | 第49-50页 |
3.体模的勾画 | 第50-60页 |
·基本设置 | 第50-52页 |
·坐标系 | 第50-51页 |
·背景 | 第51页 |
·地平面 | 第51-52页 |
·光源 | 第52页 |
·照相机 | 第52页 |
·注释语句 | 第52页 |
·基本形状的绘制 | 第52-54页 |
·二次曲面体 | 第53-54页 |
·平面 | 第54页 |
·复杂图形 | 第54-56页 |
·图形组合 | 第54-55页 |
·图形交集 | 第55页 |
·图形扣除 | 第55-56页 |
·几何体的调整 | 第56-58页 |
·移动 | 第56页 |
·缩放 | 第56-57页 |
·旋转 | 第57页 |
·矩阵转换 | 第57-58页 |
·中国人体数学模型的绘制实例 | 第58-60页 |
·实体脏器 | 第58页 |
·空腔脏器 | 第58-59页 |
·复杂形状的脏器 | 第59-60页 |
·整体视图和截面 | 第60页 |
4.计算机无源刻度方法 | 第60-62页 |
·全身计数器 | 第60-61页 |
·刻度标准源 | 第61-62页 |
·蒙特卡罗模拟 | 第62页 |
·计数效率的计算 | 第62页 |
5.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6.结论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综述:放射性内污染的直接测量刻度方法与体模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