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沉积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
第一章 前言 | 第1-16页 |
·层序地层学的提出和发展 | 第8-11页 |
·国内外不同专家关于层序的定义及划分 | 第11-13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主要地质认识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基本地质特征 | 第16-25页 |
·地层特征 | 第16-22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2-25页 |
·断裂特征 | 第22-23页 |
·区带划分 | 第23-24页 |
·西斜坡构造样式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沙三段层序地层研究 | 第25-39页 |
·层序的划分原则 | 第25页 |
·层序划分的技术与方法 | 第25-31页 |
·层序划分的方法 | 第25-26页 |
·地震上层序界面的识别、性质与级次 | 第26-28页 |
·时频分析技术与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层序体划分 | 第28-31页 |
·沙三段层序地层格架 | 第31-37页 |
·层序的划分及边界特征 | 第32-34页 |
·体系域的划分 | 第34-37页 |
·各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地层厚度分布特征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重点地区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 | 第39-50页 |
·准层序组类型及其特征 | 第40-41页 |
·准层序划分及其边界成因 | 第41-42页 |
·准层序的划分 | 第41页 |
·准层序边界的成因 | 第41-42页 |
·单井层序地层学分析 | 第42-43页 |
·剖面高精度层序地层对比 | 第43-45页 |
·对比原则 | 第43-44页 |
·剖面高精度层序地层对比 | 第44-45页 |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沙三段层序地层学模式 | 第45-50页 |
·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沙三段总体层序地层模式 | 第45页 |
·低频层序地层模式类型及特征 | 第45-50页 |
第五章 沙三段沉积相研究 | 第50-58页 |
·物源分析 | 第50-51页 |
·物源方向分析 | 第50页 |
·主要物源区分析 | 第50页 |
·盆地的原始边界 | 第50-51页 |
·沉积特征 | 第51-55页 |
·地震相特征 | 第55-58页 |
·地震相类型分析及展布特征 | 第55-58页 |
第六章 岩性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第58-67页 |
·岩性油气藏类型 | 第58-59页 |
·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规律 | 第59-60页 |
·斜坡带成藏模式 | 第60页 |
·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 | 第60-62页 |
·重点地区有利砂体与圈闭预测 | 第62-67页 |
·邢庄-胡状集地区有利砂体与圈闭预测 | 第62-67页 |
结论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