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探讨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7页
   ·居住模式与交往行为第10-13页
     ·传统居住模式与交往行为第10-12页
     ·现代居住模式与交往行为第12-13页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4页
   ·目前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存在的问题第14-17页
第二章 引言第17-21页
   ·选题背景第17-18页
     ·居住区的迅猛发展第17页
     ·居民追求的转变第17页
     ·邻里交往的缺失第17-18页
   ·研究范畴第18-19页
     ·相关概念第18-19页
     ·研究对象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页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三章 居住区居民的交往心理与交往行为第21-34页
   ·居民的交往需求第21-23页
     ·交往需求是人们的生理需求第21-22页
     ·交往需求是人们的心理需求第22页
     ·交往需求是人们的社会需求第22-23页
   ·居住区居民的交往心理第23-26页
     ·居民的交往心理类型第23-24页
     ·居民的交往心理特征第24-25页
     ·交往心理在户外空间的体现第25-26页
   ·居住区居民的交往行为第26-34页
     ·交往行为的分类第27-30页
     ·交往行为的特征第30-31页
     ·影响交往行为的因素第31-34页
第四章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分析第34-43页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类型第34-36页
     ·按空间的层次第34-35页
     ·按空间的形式第35-36页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特质第36-38页
     ·空间功能的多重复合第36-37页
     ·空间的安全感第37页
     ·空间的领域性第37-38页
     ·空间的识别性第38页
     ·空间的层次性第38页
     ·空间的连续性第38页
     ·空间的生态性第38页
   ·影响交往空间的外在因素第38-43页
     ·空间的环境氛围第39页
     ·空间的形态第39页
     ·空间的距离第39-40页
     ·空间的尺度第40-41页
     ·空间的层次组织第41-43页
第五章 居住区户外环境中交往空间的设计探讨第43-70页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基本要求第43-44页
     ·充分尊重居民的行为、心理特性第43页
     ·与居住区整体有机契合第43页
     ·满足活动的适应性第43-44页
     ·坚持可持续发展第44页
     ·注重居民参与第44页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第44-56页
     ·满足交往空间领域性的设计策略第44-45页
     ·满足交往空间场所感的设计策略第45-47页
     ·交往空间形态的设计策略第47-50页
     ·交往空间氛围的设计策略第50-54页
     ·交往空间功能复合的设计策略第54-55页
     ·交往空间的连续与统一设计策略第55-56页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具体设计途径第56-70页
     ·边界空间第56-60页
     ·广场空间第60-61页
     ·庭院空间第61-65页
     ·道路空间第65-69页
     ·剩余空间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语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发表文章及参加项目情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循环经济产业的理论与政策分析
下一篇:基于3PL的汽车供应链物流运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