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丰扬子汽车公司人才流失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7-8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7-8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8页 |
·本文研究的重点和创新 | 第8页 |
·本文研究成果的意义 | 第8-9页 |
2. 国内外对人员流失问题的理论研究 | 第9-15页 |
·本文所取的人员流失的概念及研究视角 | 第9页 |
·人员流失的相关理论与模型回顾 | 第9-13页 |
·March和Simon(1958)模型 | 第9-11页 |
·Price(1977)模型 | 第11-12页 |
·Steers和Mowday(1981)模型 | 第12页 |
·各种理论模型对管理人员流失问题上的指导 | 第12-13页 |
·支持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 | 第13-15页 |
·组织文化 | 第13页 |
·组织 | 第13页 |
·文化 | 第13页 |
·组织文化的含义与结构 | 第13页 |
·激励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 第13-15页 |
·早期的激励理论 | 第14页 |
·当代激励理论 | 第14页 |
·公平理论 | 第14页 |
·期望理论 | 第14-15页 |
3. 长丰扬子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5-20页 |
·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公司简介 | 第15页 |
·公司发展过程 | 第15-17页 |
·公司现状 | 第17-20页 |
4. 长丰扬子公司的人才流失成因分析 | 第20-38页 |
·概述 | 第20页 |
·访谈研究 | 第20-24页 |
·访谈目的 | 第20页 |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访谈交流的问题 | 第21-22页 |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2-24页 |
·问卷调查 | 第24-27页 |
·问卷目的 | 第24页 |
·问卷设计 | 第24页 |
·统计方法 | 第24页 |
·调查对象 | 第24-27页 |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7页 |
·人才流失的成因分析 | 第27-38页 |
·总样本各因素权重百分比分析 | 第27-28页 |
·四个主要因素的方差分析 | 第28-29页 |
·总体方差的组间估计 | 第28页 |
·总体方差的组内估计 | 第28页 |
·方差估计的比较:F检验 | 第28-29页 |
·企业发展对人才流失的影响 | 第29页 |
·统计分析 | 第29页 |
·企业发展对人才流失的影响 | 第29页 |
·企业文化对人才流失的影响 | 第29-31页 |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企业文化对人才流失的影响 | 第30-31页 |
·管理者对人才流失的影响 | 第31-34页 |
·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管理者对人才流失的影响 | 第32-34页 |
·薪资对人才流失的影响 | 第34-38页 |
·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工资水平的比较 | 第35-37页 |
·工资制度的分析 | 第37-38页 |
5. 长丰扬子公司人才流失管理对策 | 第38-49页 |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38-39页 |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 第39-43页 |
·适时的员工满意度测评 | 第43-45页 |
·完善薪酬制度 | 第45页 |
·建立人才流失预警系统 | 第45页 |
·培训策略 | 第45-46页 |
·人才招聘策略 | 第46-49页 |
6、策略实施的可行性与保障措施 | 第49-51页 |
·策略实施的可行性 | 第49-50页 |
·行业的相似性 | 第49页 |
·企业文化的相融性 | 第49页 |
·员工的心理预期 | 第49-50页 |
·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0-51页 |
·实施前的计划、沟通与宣传 | 第50页 |
·实施中跟踪、总结与纠偏 | 第50-51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致谢词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