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导言 | 第8-13页 |
| 一、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8-9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农村金融领域的理论分析 | 第13-25页 |
| ·农村金融领域的三种代表性理论 | 第13-16页 |
|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13-14页 |
|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4页 |
|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4-15页 |
| ·农村金融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 第15-16页 |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供给需求分析 | 第16-25页 |
| ·我国农业资本形成缺口模型及其经济意义 | 第16-19页 |
| ·我国农业金融支持运行机制框架 | 第19-22页 |
| ·金融市场需求多样化要求服务全面化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 第25-37页 |
|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简要回顾 | 第25-28页 |
| ·正规性金融组织的发展过程 | 第25-27页 |
| ·非正规性金融组织的发展过程 | 第27-28页 |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实考察 | 第28-34页 |
| ·正规性金融组织 | 第28-33页 |
| ·非正规金融组织 | 第33-34页 |
|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危害性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农村金融体系的国际借鉴 | 第37-45页 |
|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 | 第37-43页 |
| ·美国的农村金融 | 第37-39页 |
| ·美、德、日三国合作金融制度的比较 | 第39-41页 |
| ·印度的农村金融 | 第41-43页 |
| ·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新模式 | 第45-62页 |
|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 第45-50页 |
| ·加强信用社的基础地位 | 第50-53页 |
| ·突出政策性金融主力军作用 | 第53-56页 |
| ·引导商业性金融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 第56-58页 |
| ·规范发展非正规金融 | 第58-62页 |
| 第五章 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匹配条件 | 第62-69页 |
| ·理顺利率市场化和发展民间金融的关系 | 第62-64页 |
| ·改革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制度 | 第64-67页 |
| ·健全农村法制建设 | 第67-69页 |
| 结束语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附录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