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天然绿色棉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天然绿色棉色素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天然绿色棉纤维成分的研究 | 第11-12页 |
·天然绿色棉变色规律的研究 | 第12-13页 |
·天然绿色棉纤维色素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类黄酮化合物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类黄酮化合物概念 | 第14-15页 |
·类黄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第15页 |
·类黄酮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 第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第2章 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色棉色素 | 第17-3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19页 |
·溶解性实验方法 | 第17页 |
·萃取方法 | 第17-18页 |
·色素萃取溶液相对浓度的UV 测定 | 第18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萃取效果 | 第18页 |
·超声波萃取与浸提效果对比方法 | 第18页 |
·正交试验研究超声波萃取工艺 | 第18-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9页 |
·溶解性试验 | 第19-20页 |
·色素UV 图谱和相对含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超声波辅助萃取效果 | 第21-23页 |
·浸提萃取效果 | 第23-25页 |
·超声波辅助萃取与浸提萃取方法色素溶液的紫外光谱比较 | 第25-26页 |
·提取色素的pH 依赖性 | 第26-27页 |
·超声波辅助萃取与浸提萃取效果的对比分析 | 第27-28页 |
·正交试验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利用GC-MS 联用对天然绿色棉挥发性物质的研究 | 第31-3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石油醚处理对绿色棉颜色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处理后色素溶液颜色变化 | 第40页 |
·不同温度处理后纤维变色情况 | 第40-43页 |
·日光照射色泽稳定性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天然绿色棉色素的分离及理化性质研究 | 第45-5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47页 |
·天然绿色棉色素粗品制备及分离方法 | 第45页 |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色素 | 第45-46页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离纯度 | 第46页 |
·天然绿色棉色素的定性试验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 | 第47-48页 |
·定性实验结果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天然绿色棉色素的结构研究 | 第52-6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UV-Vis 检测色素性质 | 第52页 |
·红外分析色素性质 | 第52-53页 |
·质谱分析 | 第53页 |
·核磁共振 | 第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63页 |
·色素粗品的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分离后纯色素的结果分析 | 第55-63页 |
·UV-Vis 检测色素纯品性质 | 第55-57页 |
·色素纯品红外分析色素性质 | 第57-58页 |
·质谱检测结果 | 第58-61页 |
·核磁共振结果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