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缩略词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概述 | 第14页 |
·真菌毒素的危害 | 第14-15页 |
·赭曲霉毒素 A 概述 | 第15-18页 |
·赭曲霉毒素 A 的危害 | 第15-16页 |
·国内外赭曲霉毒素 A 限量标准进展 | 第16-17页 |
·国内外赭曲霉毒素 A 的检测方法进展 | 第17-18页 |
·黄曲霉毒素B_1概述 | 第18-21页 |
·黄曲霉毒素B_1的危害 | 第18-20页 |
·国内外黄曲霉毒素B_1限量标准进展 | 第20页 |
·国内外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方法进展 | 第20-21页 |
·标记免疫分析发展方向 | 第21-22页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 第22-26页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 第23-25页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标记 | 第25页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方法 | 第25-26页 |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测量仪器 | 第26页 |
·课题的立题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第二章 抗赭曲霉毒素 A 抗体的制备 | 第32-48页 |
·引言 | 第3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2-33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仪器 | 第33页 |
·人工抗原 OTA-KLH 的制备 | 第33-34页 |
·OTA-KLH 制备步骤 | 第33-34页 |
·OTA-KLH 偶联的确证 | 第34页 |
·抗赭曲霉毒素 A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4-35页 |
·原理 | 第34页 |
·油包水抗原乳化剂的制备 | 第34页 |
·免疫新西兰大白兔 | 第34-35页 |
·抗赭曲霉毒素 A 多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35-37页 |
·抗赭曲霉毒素 A 多克隆抗体滴度的测定 | 第35-36页 |
·抗赭曲霉毒素 A 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初步验证 | 第36-37页 |
·抗赭曲霉毒素 A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7-40页 |
·制备流程 | 第37页 |
·OTA-BSA 免疫 BALB/c 鼠做融合 | 第37-40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0-46页 |
·OTA-KLH 偶联的结果 | 第40-41页 |
·抗赭曲霉毒素 A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结果 | 第41-44页 |
·抗赭曲霉毒素 A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结果 | 第44-45页 |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各自特点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第三章 赭曲霉毒素 A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8-67页 |
·引言 | 第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材料 | 第48-49页 |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应用多克隆抗体建立赭曲霉毒素A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 第49-50页 |
·固相抗原包被条件的优化 | 第49页 |
·Eu~(3+)-羊抗兔抗体的制备 | 第49页 |
·OTA 标准的配制 | 第49页 |
·抗 OTA 兔血清的稀释实验 | 第49-50页 |
·间接竞争 OTA-TRFIA 检测步骤 | 第50页 |
·应用单克隆抗体建立赭曲霉毒素 A 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 第50-52页 |
·固相抗原的包被 | 第50页 |
·羊抗鼠抗体包被板的制备 | 第50页 |
·Eu~(3+)-标记物的制备 | 第50-51页 |
·抗 OTA 腹水的稀释实验 | 第51页 |
·免疫分析检测步骤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4页 |
·多克隆抗体 OTA-TRFIA 中固相抗原包被条件优化的结果 | 第52-54页 |
·Eu~(3+)-羊抗兔抗体制备的条件优化 | 第54页 |
·Eu~(3+)标记抗体的分离纯化 | 第54-56页 |
·Eu~(3+)标记抗体的标记率 | 第56-57页 |
·Eu~(3+)标记抗体得率的提高 | 第57页 |
·OTA-BSA 包被浓度对多克隆抗体 OTA-TRFIA 的影响 | 第57-58页 |
·抗 OTA 兔血清的稀释实验 | 第58-59页 |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 OTA-TRFIA 检测的影响 | 第59页 |
·应用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OTA-TRFIA的标准曲线 | 第59-60页 |
·免疫分析检测步骤结果 | 第60-63页 |
·应用单克隆抗体建立 OTA-TRFIA 时包被浓度的选择 | 第63页 |
·抗 OTA 腹水的稀释实验 | 第63-64页 |
·应用单克隆抗体建立间接竞争 OTA-TRFIA 的标准曲线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第四章 赭曲霉毒素 A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研制及考核 | 第67-80页 |
·引言 | 第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材料 | 第67-68页 |
·主要仪器 | 第68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68-70页 |
·OTA 标准溶液 | 第68页 |
·分析缓冲液的配制 | 第68页 |
·浓缩洗涤液的配制 | 第68页 |
·增强液主要成分的合成及配制 | 第68-69页 |
·抗 OTA 腹水分装 | 第69页 |
·抗 OTA 兔血清分装 | 第69页 |
·Eu~(3+)-羊抗鼠抗体分装 | 第69页 |
·Eu~(3+)-羊抗兔抗体分装 | 第69页 |
·包被板 | 第69-70页 |
·样品处理 | 第70页 |
·应用单克隆抗体间接竞争 OTA-TRFIA 试剂盒组成及检测步骤 | 第70页 |
·试剂盒的组成 | 第70页 |
·检测步骤 | 第70页 |
·应用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OTA-TRFIA试剂盒组成及检测步骤 | 第70-71页 |
·试剂盒的组成 | 第70-71页 |
·应用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OTA-TRFIA检测步骤 | 第71页 |
·全自动操作OTA-TRFIA程序及试剂盒 | 第71-72页 |
·方法的考核 | 第72-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77页 |
·增强液的配制结果 | 第73-74页 |
·应用单克隆抗体间接竞争 OTA-TRFIA 试剂盒的考核 | 第74-76页 |
·应用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 OTA-TRFIA 试剂盒的考核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第五章 黄曲霉毒素B_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试剂盒的研制-- | 第80-95页 |
·引言 | 第80-8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1-82页 |
·材料 | 第81页 |
·主要仪器 | 第81-82页 |
·实验方法 | 第82-83页 |
·抗AFB_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82页 |
·固相抗原制备 | 第82页 |
·Eu~(3+)-羊抗兔抗体的制备 | 第82-83页 |
·AFB_1标准的配制 | 第83页 |
·AFB_1分析缓冲液 | 第83页 |
·洗涤液的配制 | 第83页 |
·间接竞争AFB_1-TRFIA检测步骤 | 第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92页 |
·抗AFB_1兔血清的稀释实验 | 第83-84页 |
·Eu~(3+)-羊抗兔抗体的浓度选择 | 第84页 |
·AFB_1-HRP固相抗原包被量的优化 | 第84-85页 |
·加样顺序对AFB-TRFIA灵敏度的影响 | 第85-87页 |
·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 第87-88页 |
·标准点的设置 | 第88页 |
·标准曲线的数学模型 | 第88-90页 |
·标准曲线的拟和方式 | 第90-91页 |
·黄曲霉毒素B_1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盒 | 第91-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六章 黄曲霉毒素B_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盒方法学考核 | 第95-104页 |
·引言 | 第9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96页 |
·材料 | 第95页 |
·主要仪器 | 第95-96页 |
·实验方法 | 第96-98页 |
·样品制备和提取 | 第96页 |
·测试步骤 | 第96页 |
·AFB-TRFIA的考核方法 | 第96-9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2页 |
·标准曲线 | 第98页 |
·标准曲线的批间稳定性 | 第98-99页 |
·灵敏度和测量范围 | 第99-100页 |
·特异性 | 第100页 |
·精密度 | 第100-101页 |
·回收率 | 第101页 |
·有效期 | 第101-102页 |
·AFB_1-TRFIA与AFB_1-ELISA试剂盒的比较 | 第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4页 |
总结 | 第104-10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8-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专利 | 第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鉴定课题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