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吴城方言研究
|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引言 | 第9-17页 |
| 一、地理、气候、资源、行政、人口 | 第9-10页 |
| 二、历史沿革 | 第10-12页 |
| 三、选题的意义、原则、理论和方法 | 第12-13页 |
| 四、本文语料的说明及发音合作人 | 第13-14页 |
| 五、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 附地图1 吴城镇区位图 | 第15-16页 |
| 附地图2 吴城镇方言分布示意图 | 第16-17页 |
| 第一章 语音 | 第17-105页 |
| 第一节 语音系统 | 第17-29页 |
| 一、声韵调 | 第17-18页 |
| 二、单音字表 | 第18-26页 |
| 三、拼合关系 | 第26-29页 |
| 第二节 同音字汇 | 第29-48页 |
| 第三节 古今比较 | 第48-71页 |
| 一、声母比较 | 第48-52页 |
| 二、韵母比较 | 第52-58页 |
| 三、古开合口与今四呼 | 第58-69页 |
| 四、声调比较 | 第69-71页 |
| 第四节 文白异读 | 第71-81页 |
| 一、日母字的文白异读 | 第72-73页 |
| 二、匣母字的文白异读 | 第73-74页 |
| 三、梗摄字的文白异读 | 第74-79页 |
| 四、知章组三等字的文白异读 | 第79-81页 |
| 第五节 例外字 | 第81-89页 |
| 一、声母例外字 | 第82-83页 |
| 二、韵母例外字 | 第83页 |
| 三、声调例外字 | 第83-86页 |
| 四、声母、韵母皆例外的字 | 第86页 |
| 五、声母、声调皆例外的字 | 第86-87页 |
| 六、韵母、声调皆例外的字 | 第87页 |
| 七、声母、韵母、声调皆例外的字 | 第87-89页 |
| 第六节 本字考 | 第89-96页 |
| 第七节 语流音变 | 第96-105页 |
| 一、轻声和轻音 | 第96-101页 |
| 二、变调和变音 | 第101-103页 |
| 三、变声和变韵 | 第103-104页 |
| 四、合音和脱落 | 第104-105页 |
| 第二章 语汇 | 第105-185页 |
| 凡例 | 第105-106页 |
| 壹 天文 | 第106-108页 |
| 贰 地理 | 第108-110页 |
| 叁 时令 时间 | 第110-113页 |
| 肆 农业 | 第113-115页 |
| 伍 植物 | 第115-118页 |
| 陆 动物 | 第118-123页 |
| 柒 房舍 | 第123-124页 |
| 捌 器具、用品 | 第124-128页 |
| 玖 称谓 | 第128-133页 |
| 拾 亲属 | 第133-134页 |
| 拾壹 身体 | 第134-136页 |
| 拾贰 疾病、医疗 | 第136-138页 |
| 拾叁 衣服、穿戴、布匹 | 第138-139页 |
| 拾肆 饮食 | 第139-142页 |
| 拾伍 红白喜事 | 第142-148页 |
| 拾陆 日常生活 | 第148-152页 |
| 拾柒 讼事 | 第152页 |
| 拾捌 交际 | 第152-155页 |
| 拾玖 商业、交通 | 第155-158页 |
| 贰拾 文化教育 | 第158页 |
| 贰拾壹 文体活动 | 第158-161页 |
| 贰拾贰 动作 | 第161-170页 |
| 贰拾叁 位置 | 第170页 |
| 贰拾肆 代词等 | 第170-173页 |
| 贰拾伍 形容词 | 第173-183页 |
| 贰拾陆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 第183-185页 |
| 第三章 语法 | 第185-207页 |
| 第一节 描写性成分 | 第185-195页 |
| 一、粘着型描写性成分 | 第185-190页 |
| 二、自由型描写性成分 | 第190-195页 |
| 第二节 限制性成分 | 第195-204页 |
| 一、绝对限制性成分 | 第195-200页 |
| 二、相对限制性成分 | 第200-204页 |
| 第三节 小结 | 第204-207页 |
| 第四章 比较 | 第207-228页 |
| 第一节 新、老派比较 | 第207-214页 |
| 一、新派吴城话音系 | 第207-208页 |
| 二、新、老派音系的比较 | 第208-211页 |
| 三、新、老派词汇、语法的比较 | 第211-213页 |
| 四、余论 | 第213-214页 |
| 第二节 与南昌话的主要区别 | 第214-223页 |
| 第三节 吴城方言的归属及其社会语言学背景 | 第223-228页 |
| 一、方言事实的比较与分析 | 第223-225页 |
| 二、探究并解释现存的语言现象 | 第225-228页 |
| 结论 | 第228-2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0-235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立项课题 | 第235-236页 |
| 后记 | 第236-238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238-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