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态AZ31镁合金高应变速率压缩超塑性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0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镁工业的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 ·镁矿资源 | 第13-16页 |
| ·世界镁资源类型与分布 | 第13-15页 |
| ·中国镁资源分布状况及特点 | 第15-16页 |
| ·镁资源开发 | 第16-22页 |
| ·镁资源开发的几个重要条件 | 第16-17页 |
| ·技术条件 | 第16页 |
| ·能源条件 | 第16页 |
| ·人工成本条件 | 第16页 |
| ·环境管理费用条件 | 第16-17页 |
| ·综合运输条件 | 第17页 |
| ·生产与供给 | 第17-19页 |
| ·生产工艺变迁 | 第17-18页 |
| ·产量变化态势 | 第18页 |
| ·供给格局的变化趋势 | 第18-19页 |
| ·国内镁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9-21页 |
| ·菱镁矿镁资源利用 | 第19-20页 |
| ·白云石镁资源利用 | 第20页 |
| ·盐湖镁资源利用 | 第20页 |
| ·海水卤水镁资源利用现状 | 第20-21页 |
| ·我国镁资源利用和国外差距 | 第21-22页 |
| ·金属镁及镁合金 | 第21页 |
| ·氢氧化镁及镁砂 | 第21-22页 |
| ·镁盐及镁系功能材料 | 第22页 |
| ·镁及镁合金的性能特点 | 第22-29页 |
| ·金属镁 | 第22-26页 |
| ·镁的性能特点 | 第22-23页 |
| ·镁的生产技术 | 第23-25页 |
| ·镁的应用领域 | 第25-26页 |
| ·镁合金 | 第26-29页 |
| ·镁合金的性能特点 | 第26-28页 |
| ·镁合金的发展 | 第28-29页 |
| ·镁合金的应用领域 | 第29页 |
| ·镁合金的应用现状 | 第29-30页 |
| ·在电子通讯领域中的应用 | 第29页 |
| ·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 | 第29页 |
| ·在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 ·在自行车领域中的应用 | 第30页 |
| ·镁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30-39页 |
| ·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 | 第30-32页 |
| ·国外发展动态 | 第30-31页 |
| ·国内发展动态 | 第31-32页 |
| ·镁合金研究现状 | 第32-39页 |
| ·镁合金的耐蚀性研究 | 第32-33页 |
| ·镁合金的阻燃研究 | 第33-34页 |
| ·镁合金的表面处理 | 第34-37页 |
| ·镁合金加工成型技术 | 第37-39页 |
| ·镁合金的超塑性研究 | 第39-47页 |
| ·金属超塑性 | 第39-40页 |
| ·镁合金的超塑性 | 第40-46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镁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超塑性能 | 第40-41页 |
| ·镁合金超塑性的特点 | 第41-42页 |
| ·镁合金超塑性研究现状 | 第42-43页 |
| ·镁合金高应变速率超塑性研究现状 | 第43-45页 |
| ·基于镁合金超塑性的工业化成形加工技术进展 | 第45-46页 |
| ·镁合金的压缩超塑性 | 第46-47页 |
| ·金属的压缩超塑性 | 第46页 |
| ·金属压缩超塑性研究现状 | 第46-47页 |
| ·镁合金的压缩超塑性 | 第47页 |
| ·课题背景和本研究工作意义 | 第47-48页 |
| ·本研究工作内容 | 第48-50页 |
| 第二章 工业态AZ31镁合金超塑压缩试验研究 | 第50-60页 |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 ·不同温度下的超塑压缩试验 | 第50-51页 |
| ·超塑压缩变形前晶粒状态试验研究 | 第51页 |
| ·显微组织观察 | 第51页 |
| ·不同初始应变速率下的超塑压缩试验 | 第51页 |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三章 工业态AZ31镁合金压缩超塑性机理研究 | 第60-69页 |
| ·试验方法 | 第60页 |
| ·常温压缩试验 | 第60页 |
| ·显微组织观察 | 第60页 |
| ·试验结果 | 第60-62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2-68页 |
| ·超塑压缩变形中影响流变应力的因素 | 第62-63页 |
| ·变形温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初始应变速率的影响 | 第63页 |
| ·压缩超塑性机理分析 | 第63-67页 |
| ·超塑拉伸与超塑压缩比较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