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Ⅰ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 1 植物耐热性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2页 |
| ·提高植物耐热性的策略 | 第12-13页 |
| ·BnTR1基因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 第13-14页 |
| 2 Marker-free转基因植物的研究策略 | 第14-20页 |
| ·安全标记基因 | 第14-15页 |
| ·共转化 | 第15-16页 |
| ·无标记基因的转化系统 | 第16-20页 |
| ·转座子介导的标记基因删除 | 第16-17页 |
| ·位点特异性重组 | 第17-18页 |
| ·染色体内同源重组 | 第18-19页 |
| ·基本元件转化 | 第19-20页 |
| 3 转基因植物检测手段 | 第20-23页 |
| ·外源基因整合水平验证 | 第20-21页 |
| ·外源基因转录水平验证 | 第21页 |
| ·外源基因翻译表达验证 | 第21-22页 |
| ·转基因沉默 | 第22-23页 |
| 4 转基因植物后代中外源基因遗传规律 | 第23-24页 |
| 5 安全性评价 | 第24-26页 |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 Ⅱ 材料和方法 | 第28-39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8-33页 |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 ·农杆菌菌株及载体 | 第28-29页 |
| ·培养基 | 第29-31页 |
| ·常用抗生素、激素及生长调节剂 | 第31-32页 |
| ·重要试剂及溶液 | 第32-33页 |
| ·重要试剂 | 第32页 |
| ·重要溶液 | 第32-33页 |
| ·重要仪器设备 | 第33页 |
| 2 方法 | 第33-39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 | 第33-34页 |
| ·农杆菌质粒DNA小量提取(碱法) | 第34-35页 |
|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 | 第35-36页 |
| ·水稻再生植株T_0代PCR检测 | 第36-37页 |
| ·转基因水稻植株T_0、T_1代叶片潮霉素抗性鉴定 | 第37-38页 |
| ·转基因水稻植株潮霉素发芽试验 | 第38-39页 |
| Ⅲ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7页 |
| 1.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体系 | 第39-44页 |
| ·籼稻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39-41页 |
| ·不同载体转化效果 | 第41-44页 |
| 2.转基因水稻植株的PCR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 3.转基因水稻植株T_0代叶片潮霉素抗性鉴定 | 第45页 |
| 4.转基因水稻植株T_1代自交分离情况 | 第45-47页 |
| Ⅳ 讨论 | 第47-50页 |
| 1 籼稻转化效率低的限制因素 | 第47-48页 |
| 2 转基因植株的遗传稳定性 | 第48页 |
| 3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 | 第48-49页 |
| 4 小结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附图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