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之缘起与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页 |
·核心概念释义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 第14-23页 |
·人民主权论 | 第14-17页 |
·宪政理论 | 第17-19页 |
·代议制理论 | 第19-23页 |
第三章 人民代表及公众参与:立法主体缺陷的表层描述 | 第23-31页 |
·人民代表的结构缺陷 | 第23-24页 |
·人民代表责任缺失:立法缺陷 | 第24-25页 |
·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低下 | 第25-27页 |
·公众参与程度低 | 第27-31页 |
·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基本理论 | 第27-28页 |
·公众参与实践及其实证分析 | 第28-29页 |
·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原因分析和效应分析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立法主体的制度缺陷 | 第31-41页 |
·实体方面的制度缺陷 | 第31-37页 |
·立法权限分工不明 | 第31-34页 |
·表决制度不完善 | 第34-37页 |
·程序方面的制度缺陷 | 第37-41页 |
·议事过程缺乏公开性 | 第37-39页 |
·立法过程缺乏严谨性连贯性 | 第39-41页 |
第五章 立法主体缺陷的立法体制改进 | 第41-52页 |
·程序方面的改进 | 第41-44页 |
·法律草案的提请时间 | 第41-42页 |
·增加法律草案的审议时间 | 第42-43页 |
·议事程序公开 | 第43-44页 |
·实体方面的改进 | 第44-52页 |
·选举制度的改进 | 第44-45页 |
·人大代表组成结构的改变 | 第45-48页 |
·建立代表责任制 | 第48页 |
·立法权限的改变 | 第48-50页 |
·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分布 | 第50-51页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项立法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词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