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4页 |
| (一) 选题缘由 | 第8页 |
| (二)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 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1.心智 | 第12-13页 |
| 2.心智培育 | 第13-14页 |
| 3. 大学价值观 | 第14页 |
| 一、 大学生心智培育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 (一) 基于人本哲学的心智培育 | 第14-17页 |
| 1. 基于人本的生命教育 | 第14-16页 |
| 2. 生命教育下的心智培育 | 第16-17页 |
| (二) 基于人全面发展的心智培育 | 第17-19页 |
| 1. 人全面发展简要阐释 | 第17页 |
| 2. 人全面发展下的心智培育 | 第17-19页 |
| (三) 基于社会化多样要求的心智培育 | 第19-21页 |
| 1. 社会化多样要求的具体体现 | 第19-20页 |
| 2. 社会化多样要求下的心智培育 | 第20-21页 |
| 二、 现阶段本科生心智迷失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 (一) 迷失表现 | 第21-23页 |
| 1. 产生大学本科教育无用论 | 第21-22页 |
| 2. 大学生学习急功近利倾向显著 | 第22-23页 |
| (二) 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 1. 大学办学理念定位错误 | 第23-24页 |
| 2. 教师忽视大学生心智培育 | 第24-25页 |
| 3. 大学生非理性因素膨胀 | 第25-26页 |
| 4. 社会浮躁风气影响 | 第26-27页 |
| 三、 大学本科回归心智培育之必要 | 第27-37页 |
| (一) 心智培育是大学的内在要求 | 第27-30页 |
| 1. 有关大学的两种典型认识 | 第27-28页 |
| 2. 心智培育与大学内在关联 | 第28-30页 |
| (二)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的心智培育 | 第30-32页 |
| 1. 有关素质教育的认识 | 第30页 |
| 2. 文化素质教育呼唤全面发展的心智培育 | 第30-32页 |
| (三) 通识教育要求体现人本的心智培育 | 第32-34页 |
| 1. 有关通识教育的认识 | 第32页 |
| 2. 通识教育要求关涉人本心智培育 | 第32-34页 |
| (四) 社会化多样要求的心智培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 | 第34-36页 |
| 1. 有关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 | 第34-35页 |
| 2.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涉社会化多样要求的心智培育 | 第35-36页 |
| (五) 心智培育医治大学生急功近利“良方” | 第36-37页 |
| 1. 心智培育培养心智型大学生的重要途径 | 第36页 |
| 2. 心智型大学生关注自身价值及长远发展 | 第36-37页 |
| 四、 本科回归心智培育的有效途径 | 第37-46页 |
| (一) 本科教育中贯穿“人本”心智的教育 | 第37-42页 |
| 1. 贯穿人本心智教育的大学合理作为 | 第37-40页 |
| 2. 贯穿人本心智教育的大学教师合理作为 | 第40-42页 |
| (二) 本科教育中践行全面发展心智的教育 | 第42-46页 |
| 1. 保障大学生学习自由践行全面发展心智教育 | 第43-44页 |
| 2. 全力践行多维度学习促进心智全面发展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