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0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 第2章 证券发行市场中虚假陈述概述 | 第10-17页 |
| ·证券发行市场虚假陈述的定义 | 第10-12页 |
| ·证券发行市场虚假陈述的范围 | 第12-13页 |
| ·虚假陈述行为的法律界定 | 第13-17页 |
| ·虚假记载 | 第13-15页 |
| ·误导性陈述 | 第15页 |
| ·重大遗漏 | 第15-16页 |
| ·不正当披露 | 第16-17页 |
| 第3章 我国证券发行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现状及性质 | 第17-24页 |
| ·现阶段有关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规定 | 第17-19页 |
| ·《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 第17-18页 |
| ·《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 第18页 |
| ·司法解释 | 第18-19页 |
| ·我国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制度尚不完善 | 第19页 |
| ·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民事责任制度不完善的原因 | 第19-21页 |
| ·证券市场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有偏差 | 第19-20页 |
| ·证券市场制度设计有缺陷 | 第20页 |
| ·证券市场的定位有错位 | 第20-21页 |
| ·证券立法的目标追求有错误 | 第21页 |
| ·证券发行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性质 | 第21-24页 |
| ·违约责任说 | 第21页 |
| ·侵权责任说 | 第21-22页 |
| ·独立责任说 | 第22-24页 |
| 第4章 证券发行市场虚假陈述责任主体 | 第24-35页 |
| ·实际控制人 | 第24-26页 |
| ·发行人及其负有责任的人员 | 第26-27页 |
| ·发行人 | 第26-27页 |
| ·负有责任的高管人员及在文件中签章的其他职员 | 第27页 |
| ·保荐人、承销商及其负有责任的人员 | 第27-29页 |
| ·保荐人 | 第28-29页 |
| ·承销商 | 第29页 |
| ·相关负有责任的高管人员 | 第29页 |
| ·会计师、律师和评估师等专业人士及机构 | 第29-33页 |
| ·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 | 第30-32页 |
| ·律师及律师事务所 | 第32-33页 |
| ·资产评估师及其机构 | 第33页 |
| ·其他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人员 | 第33-35页 |
| 第5章 证券发行市场虚假陈述的归责原则 | 第35-42页 |
| ·实际控制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5-36页 |
| ·发行人及其高管人员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6-37页 |
| ·保荐人、承销商及其高管人员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7-39页 |
| ·专业中介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9-40页 |
| ·其他证券从业机构及人员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40页 |
| ·连带责任的公允分配原则 | 第40-42页 |
| 第6章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诉讼机制的完善 | 第42-49页 |
| ·采用“实际损失”标准认定诉求主体 | 第42-43页 |
| ·引进集团诉讼制度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完善诉讼方式 | 第43-44页 |
| ·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的方法倒置举证责任的分配 | 第44-45页 |
| ·进一步细化抗辩事由 | 第45-49页 |
| ·实际控制人的抗辩事由 | 第46页 |
| ·发行人的抗辩事由 | 第46-47页 |
| ·保荐人、承销商的抗辩事由 | 第47页 |
| ·专业人士的抗辩事由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