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1.1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7-8页 |
1.1.2 本项目DXC-128数据交叉复用设备的概况 | 第8页 |
1.2 项目产生的背景 | 第8页 |
1.3 本文所做工作简介 | 第8-10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10-20页 |
2.1 整机系统功能设计 | 第10-12页 |
2.1.1 系统原理框图 | 第10页 |
2.1.2 设备功能描述 | 第10-12页 |
2.1.3 整机结构 | 第12页 |
2.2 设计的要点与难点 | 第12-13页 |
2.3 大容量DXC数据交叉设备交换结构的比较 | 第13-16页 |
2.3.1 BANYAN结构 | 第13页 |
2.3.2 共享介质结构 | 第13-15页 |
2.3.3 纵横制全联接结构 | 第15-16页 |
2.4 DXC数据交叉设备DXC-128总体设计方案 | 第16-20页 |
2.4.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6-17页 |
2.4.2 接口电路 | 第17-20页 |
第三章 交换矩阵的设计 | 第20-42页 |
3.1 数字交换原理 | 第20-21页 |
3.2 T型时分接线器 | 第21-29页 |
3.2.1 单端输入的T接线器 | 第22-24页 |
3.2.2 多端输入的T接线器 | 第24-27页 |
3.2.3 T接线器芯片 | 第27-29页 |
3.3 S型时分接线器 | 第29-31页 |
3.3.1 输出控制方式 | 第29-30页 |
3.3.2 输入控制方式 | 第30-31页 |
3.3.3 控制存储器 | 第31页 |
3.4 MT90820和时分交换网络 | 第31-42页 |
3.4.1 T—T型二级时分交换网络 | 第32-33页 |
3.4.2 T—T—T型三级时分交换网络 | 第33页 |
3.4.3 MT90820和T—S—T型三级时分交换网络 | 第33-42页 |
第四章 同步时钟控制 | 第42-57页 |
4.1 概述 | 第42-44页 |
4.1.1 载波同步 | 第42页 |
4.1.2 位同步(码元同步) | 第42-43页 |
4.1.3 群同步(帧同步) | 第43页 |
4.1.4 网同步 | 第43-44页 |
4.2 MT9042 B的位同步技术 | 第44-48页 |
4.2.1 MT9042的数字锁相环工作原理 | 第44-45页 |
4.2.2 MT9042B的位同步系统性能指标的计算 | 第45-48页 |
4.3 群同步 | 第48-57页 |
4.3.1 起止式同步法 | 第49页 |
4.3.2 集中插入法 | 第49-54页 |
4.3.4 群同步的保护 | 第54-57页 |
第五章 高速PCB板布线方法和时钟分配 | 第57-62页 |
5.1 传输线效应 | 第57-58页 |
5.2 总线和地跳问题 | 第58-59页 |
5.3 信号互连及其串扰问题 | 第59页 |
5.4 时钟的布线方法 | 第59-61页 |
5.5 最后进行PCB板信号完整性分析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2-64页 |
6.1 系统设计已实现的工作 | 第62-63页 |
6.2 系统实现的进展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