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新时期我国大学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大学教师角色探讨的意义第8-9页
  1.1.1 促进大学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第8-9页
  1.1.2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第9页
  1.1.3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第9页
 1.2 当前大学教师角色理论的研究状况第9-10页
 1.3 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第10-12页
  1.3.1 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0页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0-12页
第2章 大学教师角色概论第12-19页
 2.1 大学教师角色的内涵第12-13页
  2.1.1 大学教师的职责与义务第12-13页
  2.1.2 大学教师的角色期望第13页
 2.2 大学教师角色的历史演变第13-16页
  2.2.1 大学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演变第13-14页
  2.2.2 大学教师充当部分科学研究者的角色演变第14-15页
  2.2.3 大学教师作为社会服务者的角色演变第15-16页
 2.3 二十世纪后半期大学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与复杂化第16-19页
  2.3.1 人才培养中的大学教师角色的复杂化第16-17页
  2.3.2 社会服务中的大学教师角色的多样化第17-19页
第3章 我国大学教师的角色转换及其障碍分析第19-27页
 3.1 新世纪的时代特征及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第19-21页
  3.1.1 当前的时代特征第19-20页
  3.1.2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20-21页
 3.2 我国传统大学教师角色形象的弊端分析第21-22页
 3.3 我国大学教师角色的转换第22-24页
  3.3.1 由智力的开发者转为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者第22-23页
  3.3.2 由知识的传递者转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第23页
  3.3.3 由人才塑造者转变因材施教者第23页
  3.3.4 由专才培养者转为通才培养者第23-24页
 3.4 我国大学教师角色转换的障碍因素分析第24-27页
  3.4.1 外部环境因素第24-25页
  3.4.2 大学教师个人因素第25-27页
第4章 大学教师角色转换制度因素的对策探讨第27-40页
 4.1 深化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第27-34页
  4.1.1 中、美大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对比分析第27-30页
  4.1.2 北京大学的聘任制改革第30-31页
  4.1.3 对我国大学教师聘任制的几点建议第31-34页
 4.2 完善大学教师培养制度第34-40页
  4.2.1 美国大学教师培训培养制度概述第34-36页
  4.2.2 中国大学教师培养制度概述第36-37页
  4.2.3 中、美大学教师培训培养制度的对比分析第37-38页
  4.2.4 对中国大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建议第38-40页
第5章 大学教师角色自我转换的途径第40-45页
 5.1 大学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第40-41页
  5.1.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第40-41页
  5.1.2 树立以学生为友的思思第41页
  5.1.3 树立以学生为师的思想第41页
 5.2 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加强第41-42页
  5.2.1 加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意义第41-42页
  5.2.2 加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第42页
 5.3 大学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第42-45页
  5.3.1 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第42-43页
  5.3.2 加强实践反思 提高教学技能第43-44页
  5.3.3 开展科学研究 提高创新能力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论列宁时期苏俄政治体制
下一篇:音乐研究性学习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