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 体现科学精神的人文意识 | 第9-10页 |
二 建筑——“石头的史书” | 第10-14页 |
第一章 中西传统建筑环境文化思维 | 第14-44页 |
一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体现出的文化意蕴 | 第14-26页 |
1、以人为本的儒家礼制 | 第15-18页 |
2、道家“天人合一”学术思想 | 第18-21页 |
3、释家佛教思想 | 第21-26页 |
二 西方建筑文化思想的演变 | 第26-44页 |
1、古典时期建筑文化 | 第26-29页 |
2、中世纪建筑文化 | 第29-30页 |
3、文艺复兴建筑文化 | 第30-33页 |
4、欧美近现代建筑文化的演变 | 第33-40页 |
5、西方建筑流派的兴衰 | 第40-44页 |
第二章 中西建筑环境哲学思想分析 | 第44-52页 |
一 “征服自然”与“天人和谐” | 第44-46页 |
二 “人”与“神” | 第46-49页 |
三 中西建筑环境理论的比较 | 第49-52页 |
第三章 建筑环境与审美心理 | 第52-67页 |
一 人对建筑环境空间的心理感受 | 第52-55页 |
二 建筑环境的心理要素 | 第55-62页 |
1、环境感知 | 第55-58页 |
2、情感活动 | 第58-60页 |
3、心理想象 | 第60-62页 |
三 人体活动与环境心理 | 第62-64页 |
四 建筑形体动感因素与人的心理感受 | 第64-67页 |
第四章 建筑环境文化的视觉因素 | 第67-100页 |
一 建筑环境的视觉语言 | 第67-76页 |
1、建筑符号的内涵与含意 | 第69-72页 |
2、建筑符号的标志与象征 | 第72-76页 |
二 中国建筑环境文化中的符号意义 | 第76-78页 |
三 建筑环境设计的个性语言 | 第78-84页 |
1、多元设计的个性意义 | 第78-80页 |
2、建筑环境个性语言的表达 | 第80-81页 |
3、个性创意 | 第81-84页 |
四 建筑环境文化的审美趋向 | 第84-100页 |
1、建筑环境形式美的表现 | 第85-89页 |
2、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的审美比较 | 第89-92页 |
3、空间的“意”与“匠” | 第92-100页 |
第五章 建筑环境文化的批判 | 第100-123页 |
一 建筑环境文化的解析与批判 | 第100-102页 |
二 建筑环境的人文精神 | 第102-104页 |
1、人的哲学与建筑活动 | 第102-103页 |
2、建筑活动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 第103-104页 |
三 中国建筑环境文化的价值意义 | 第104-113页 |
1、地域建筑环境文化 | 第106-108页 |
2、建筑环境文化的传统与现代 | 第108-113页 |
四 建筑环境文化与全球化 | 第113-118页 |
1、全球化与多元建筑环境文化 | 第114-116页 |
2、多元的建筑环境文化的发展 | 第116-118页 |
五 未来建筑环境文化的思考 | 第118-123页 |
结论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29页 |
详细摘要 | 第129-134页 |
指导教师简况表 | 第134-135页 |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推荐表 | 第135-137页 |
作者简况表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