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一) 心理学意义上的前概念 | 第12页 |
(二) 现象学意义上的前概念 | 第12-13页 |
(三) 英语教学中的前概念 | 第13页 |
四、理论界定 | 第13-14页 |
五、研究设计 | 第14-15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一章 前概念的内涵把握 | 第15-17页 |
一、心理学意义上的前概念——在原有的概念之先 | 第15-16页 |
二、现象学视域中的前概念——具体的、直观的、未被规定的 | 第16-17页 |
三、本文对前概念的理解——像母语那样学习 | 第17页 |
第二章 像母语那样学习——前概念的英语教学 | 第17-23页 |
一、英语学科性质的特点以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 第17-20页 |
(一) 英语学科性质的特点 | 第17-19页 |
(二)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 第19-20页 |
二、英语教学法——19世纪末盛行的直接教学法 | 第20-22页 |
(一) 直接教学法的产生 | 第20页 |
(二) 直接法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 第20-21页 |
(三) 直接教学法的优势与劣势 | 第21-22页 |
三、直接地、具体地“母语式”英语教学 | 第22-23页 |
(一) 什么是“母语式”英语教学 | 第22页 |
(二) “母语式”英语教学的方法 | 第22页 |
(三) 英语的前概念教学——像母语一样学习英语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 第23-25页 |
一、对前概念教学的理解偏颇 | 第23页 |
二、英语课堂上“英语学科性质”的内涵缺失 | 第23-24页 |
三、英语课堂上“直接给予方式”的缺失 | 第24-25页 |
四、英语课堂上“语言”及“课本”的支离破碎 | 第25页 |
第四章 “像母语那样去学习” | 第25-73页 |
一、以课为例,浅谈对英语前概念教学的整体认识 | 第26-43页 |
案例一——以一节阅读课为例 | 第26-32页 |
案例二——以一节听说课为例 | 第32-39页 |
案例三——以一节写作课为例 | 第39-43页 |
二、例析运用前概念教学,改变英语课堂上“英语学科性质”的内涵缺失的现状 | 第43-51页 |
(一) 创设语言应用情境 | 第44-47页 |
案例一:——以一节听说课为例 | 第44-46页 |
案例二:以一个语法教学环节为例 | 第46-47页 |
(二) 关注英语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第47-51页 |
三、例析如何运用前概念教学,改变英语课堂上“直接给予方式”的缺失的现状 | 第51-60页 |
(一) 打造母语式的“全英语”环境,使学生产生语言期待 | 第52-56页 |
(二) 淡化语法讲解,通过‘直接给予方式’引导学生由实例自行归纳语言规则 | 第56-60页 |
四、例析运用前概念教学,改变英语课堂上“语言”及“课本”的支离破碎的现状 | 第60-70页 |
(一) 课堂上“语言”及“课本”的支离破碎 | 第60-61页 |
(二) 课文整体教学的思想 | 第61-70页 |
五、对前概念的一些思考 | 第70-73页 |
(一) 英语教学的德育作用 | 第70-71页 |
(二) 构建英语教学的理想课堂 | 第71-73页 |
结语 | 第73-76页 |
一、“像母语那样去学习”的英语教学思想符合语言教学的本质 | 第73-74页 |
二、“像母语那样去学习”的英语教学思想有其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