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设计的理论思考 | 第12-24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设计研究的背景分析 | 第12-20页 |
一、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社会调查情况分析 | 第12-18页 |
1、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 第12-14页 |
2、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透视分析及责任之分配 | 第14-18页 |
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三、我国最近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近况 | 第20页 |
第二节 构建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价值取向思考 | 第20-24页 |
一、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趋向 | 第21-22页 |
二、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要符合双向保护原则 | 第22-23页 |
三、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要寻求最佳诉讼价值目标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中外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比较 | 第24-37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指导理念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少年法及独立的司法组织机构设置 | 第27-30页 |
第三节 少年法庭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 | 第30-32页 |
第四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方式 | 第32-34页 |
第五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 | 第34-35页 |
第六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处置的方式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构建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支撑条件 | 第37-43页 |
第一节 科学系统的理论是未审制度发展完善的基础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不断完善的法律是未审制度发展完善的依据 | 第38-40页 |
第三节 独立的办案机构和专业化人员是未审制度发展完善的组织保证 | 第40-42页 |
第四节 相互配套的少年司法体系是未审制度发展的外部环境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框架设计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审、执、防一体化的基本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刑事诉讼各个阶段的特殊性 | 第44-51页 |
一、法庭开庭审理前的特殊审理内容和方式 | 第44-47页 |
二、法庭开庭审理过程中的特殊审理内容和方式 | 第47-50页 |
三、法庭开庭审理后的特殊审理内容和方式 | 第50-51页 |
第三节 立足审判职能,开展未成年人犯罪矫治和预防 | 第51-52页 |
一、开展未成年人个体矫治和犯罪预防的特点 | 第51页 |
二、开展未成年人个体矫治和犯罪预防的内容和方式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构想 | 第52-60页 |
第一节 加强法学理论研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 第53页 |
第二节 加快刑事立法,构建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法律体系 | 第53-55页 |
第三节 加强专业化建设,实行严格专业资格 | 第55-58页 |
一、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机构 | 第55-57页 |
二、提高少年法官的专业素质 | 第57-58页 |
第四节 借鉴国外的经验,设置专门的缓刑考察机构 | 第58-60页 |
一、进行庭前调查,向法庭提供调查报告 | 第58-59页 |
二、监督缓刑犯 | 第59页 |
三、监督假释犯 | 第59页 |
四、帮助少年法庭做好回访考察工作 | 第59-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