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7页 |
·电涡流传感器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我国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简要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第17-25页 |
·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电涡流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分析 | 第18-20页 |
·电涡流传感器中电涡流强度与检测距离和输入频率之间的关系 | 第20-22页 |
·电涡流强度与检测距离之间的关系 | 第20-22页 |
·电涡流强度与输入频率之间的关系 | 第22页 |
·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 | 第22-24页 |
·测位移 | 第22-23页 |
·测振动 | 第23页 |
·测转速 | 第23页 |
·测量厚度 | 第23-24页 |
·测量温度 | 第24页 |
·电涡流探伤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电磁场有限元建模基本理论 | 第25-32页 |
·电磁场基本理论 | 第25-27页 |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 | 第25-26页 |
·电磁场分析中的物质本构关系 | 第26页 |
·电磁场分析中的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有限元建模理论 | 第27-30页 |
·建模的一般步骤 | 第27-29页 |
·有限元法建模的一般原则 | 第29-30页 |
·二维电磁场有限元法 | 第30-31页 |
·APDL 简介 | 第31页 |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电涡流传感器的电磁场实验 | 第32-38页 |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实验原理 | 第32-34页 |
·实验过程 | 第34页 |
·实验数据 | 第34-35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5-38页 |
第五章 电涡流传感器的参数化有限元建模 | 第38-48页 |
·采用参数化建模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39页 |
·有限元模型假设 | 第39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4页 |
·问题定义 | 第39-40页 |
·几何建模 | 第40页 |
·选择单元类型 | 第40-42页 |
·定义实常数和材料属性 | 第42-43页 |
·划分网格 | 第43-44页 |
·定义边界条件 | 第44页 |
·求解 | 第44页 |
·后处理 | 第44-47页 |
·感应电磁场磁力线分布图 | 第44-45页 |
·被测体中涡流场分布图 | 第45-46页 |
·探头线圈中的电感、电阻和电流密度 | 第46页 |
·求解探头线圈阻抗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电涡流传感器的性能分析 | 第48-58页 |
·被测材料对传感器电磁场磁力线分布的影响 | 第48-49页 |
·检测距离对电磁场磁力线分布和电涡流分布的影响 | 第49-52页 |
·探头线圈尺寸对电磁场磁力线分布和电涡流分布的影响 | 第52-55页 |
·探头线圈内径对电磁场磁力线分布和电涡流分布的影响 | 第52-53页 |
·探头线圈外径对电磁场磁力线分布和电涡流分布的影响 | 第53-55页 |
·输入频率对电磁场分布的影响 | 第55-57页 |
·本章小节 | 第57-58页 |
第七章 电涡流传感器与被测材料的相关性研究 | 第58-68页 |
·思想的提出 | 第58-59页 |
·验证方法 | 第59-60页 |
·总体思路和实施过程 | 第60-62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62-66页 |
·研究在不同被测材料下,探头线圈阻抗实部与虚部的关系 | 第62-63页 |
·研究在不同的检测距离下,各直线之间的关系 | 第63-66页 |
·实验数据与仿真数据比较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硕士期间的研究工作 | 第72-73页 |
致 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