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调节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作用的LysR 家族转录因子的研究 | 第1-31页 |
1. LysR 家族转录因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功能 | 第7-9页 |
2. 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 LysR 家族转录因子 | 第9-24页 |
·NodD 和 SyrM | 第9-14页 |
·OccR 和NocR | 第14-15页 |
·PhcA | 第15-16页 |
·MvfR | 第16-17页 |
·SpvR | 第17-18页 |
·PtxR, AphB 和QseA | 第18-19页 |
·OxyR | 第19-21页 |
·LrhA,HexA 和PecT | 第21-23页 |
·CrgA | 第23-24页 |
3. 苜蓿中华根瘤菌中可能参与宿主相互作用的 LysR 家族转录因子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论文: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LysR 家族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 | 第31-106页 |
摘要 | 第32-33页 |
ABSTRACT | 第33-35页 |
第一部分:苜蓿中华根瘤菌(S.meliloti)中两个新的共生固氮所必需的LysR 基因的鉴定 | 第35-65页 |
引言 | 第35-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3页 |
1. 菌株和质粒 | 第38页 |
2. 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38页 |
3. 基因敲除 | 第38-39页 |
4. PCR 鉴定突变菌株 | 第39-40页 |
5. 植物结瘤试验 | 第40页 |
6. 固氮酶活测定 | 第40-41页 |
7. RNA 制备与 RT-PCR | 第41页 |
8. 根瘤切片的光镜、电镜观察 | 第41-42页 |
9. 序列分析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60页 |
1. LysR 基因序列查找和分类 | 第43-46页 |
2. LysR 基因突变株构建 | 第46页 |
3. PCR 鉴定插入突变株 | 第46-47页 |
4. 两个新的 LysR 基因是共生固氮所必需的 | 第47-51页 |
5. lsrA 和lsrB 的表达 | 第51-52页 |
6. LsrA 是根瘤发育所必需的 | 第52-55页 |
7. LsrA 和LsrB 的相关序列分析 | 第55-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第二部分:苜蓿中华根瘤菌(S.meliloti)OxyR 对过氧化氢酶的调节作用 | 第65-88页 |
引言 | 第65-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71页 |
1. 菌株及其生长条件 | 第67-68页 |
2. PCR 引物 | 第68页 |
3. 0xyR 突变株, OxyRsm 的构建 | 第68-69页 |
4. 互补质粒及翻译融合子的构建 | 第69页 |
5. 过氧化氢敏感性试验 | 第69-70页 |
6. RNA 提取和 RT-PCR | 第70页 |
7. 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及β-半乳糖苷酶活分析 | 第70页 |
8. 植物结瘤试验及固氮酶活测定 | 第70页 |
9. 序列及结构分析 | 第70-7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1-82页 |
1. 苜蓿中华根瘤菌 SMc00818 的同源性分析 | 第71-74页 |
2. 苜蓿中华根瘤菌oxyR 突变株的鉴定 | 第74页 |
3. 苜蓿中华根瘤菌oxyR 突变株在自生状态下对过氧化氢敏感 | 第74-76页 |
4. 在自生条件下苜蓿中华根瘤菌 OxyR 抑制了katA 和katB 表达 | 第76-79页 |
5. 苜蓿中华根瘤菌oxyR 的表达分析 | 第79-80页 |
6. 0xyRsm 的共生表型分析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第三部分:苜蓿中华根瘤菌(S.meliloti)中一个调节胞外蛋白分泌的LrhA亚家族基因的鉴定 | 第88-106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9-92页 |
1. 菌株、培养基和抗生素 | 第89-90页 |
2. 细菌运动性试验 | 第90页 |
3. 高丝氨酸内脂活性测定 | 第90-91页 |
4. 胞外总蛋白测定和胞外酶的测定 | 第91页 |
5. 序列分析 | 第91-9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2-102页 |
1. LrhA 亚家族的确定 | 第92-94页 |
2. LrhA 亚家族基因对运动的影响 | 第94-95页 |
3. LrhA 亚家族基因对高丝氨酸内脂信号的影响 | 第95-96页 |
4. LrhA 亚家族基因对蛋白分泌和胞外酶分泌的影响 | 第96-100页 |
5. LrhA 亚家族基因在细菌中的分布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106-108页 |
发表文章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