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 1. 引言 | 第11-12页 |
| 2.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 第12-16页 |
| ·半导体的基本光电性质 | 第12-13页 |
| ·光催化氧化的主要过程及活性物种 | 第13-15页 |
|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 | 第15-16页 |
| ·自由基氧化机理 | 第15-16页 |
| ·空穴氧化机理 | 第16页 |
| 3. 半导体光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动力学 | 第16-20页 |
| ·光催化剂的性能 | 第16-18页 |
| ·光与光强 | 第18页 |
| ·有机物浓度 | 第18-19页 |
| ·无机离子 | 第19页 |
| ·溶液pH值 | 第19-20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20页 |
| 4. 光电协同催化的研究进展 | 第20-26页 |
| ·光电催化反应中氧化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 第21-22页 |
| ·光电催化反应中电子受体的研究 | 第22-24页 |
| ·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3页 |
| ·贵金属的提取回收 | 第23-24页 |
| ·固定态TiO_2薄膜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的研究 | 第24-26页 |
| 5. 液相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发展方向 | 第26-27页 |
| 6. 本论文选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目的和意义 | 第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31-35页 |
| 1. 化学试剂、材料和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 ·化学试剂和材料 | 第31-3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 2. 分析和测试方法 | 第32-34页 |
| ·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 ·苯胺的分析 | 第32-33页 |
| ·水杨酸的分析 | 第33页 |
| ·金属Ag离子的分析 | 第33页 |
| ·COD分析 | 第33页 |
| ·H_2O_2分析 | 第33页 |
| ·测试方法 | 第33-34页 |
| ·光电测量 | 第33-34页 |
| ·光电催化降解反应器 | 第34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不同晶型二氧化钛光电催化降解苯胺和水杨酸 | 第35-52页 |
| 1. 前言 | 第35-36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 ·不同晶型的负载态TiO_2的制备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9页 |
| ·单纯光催化与短路条件下的对比 | 第37-38页 |
| ·有机物浓度的影响 | 第38-40页 |
| ·外加阳极偏压的影响 | 第40-43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外加电流的影响 | 第45-48页 |
| ·氧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 小结 | 第49-51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光电催化阴极氧还原产生H_2O_2 | 第52-74页 |
| 1. 前言 | 第52-53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53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3-72页 |
| ·阴极反应条件对产生H_2O_2的影响 | 第55-64页 |
| ·光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 ·外加电压的影响 | 第57-60页 |
| ·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60-61页 |
| ·阴极电极不同面积的影响 | 第61-62页 |
| ·阴极O_2流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 ·阴极中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63-64页 |
| ·阳极反应对阴极产生H_2O_2的影响 | 第64-67页 |
| ·光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外加电压的影响 | 第65-66页 |
| ·阳极有机物的影响 | 第66-67页 |
| ·阳极通不同气体的影响 | 第67页 |
| ·阴极反应对阳极反应的影响 | 第67-69页 |
| ·光电催化阴阳两极联合降解有机物 | 第69-70页 |
| ·单、双槽反应器中光电催化降解有机物的比较 | 第70-72页 |
| 4. 小结 | 第72-73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光电催化降解有机物及阴极还原金属银离子的研究 | 第74-88页 |
| 1. 前言 | 第74-7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75-76页 |
| ·实验条件 | 第75页 |
| ·光电反应器 | 第75页 |
| ·水杨酸和金属Ag离子初始浓度 | 第75页 |
| ·样品检测 | 第75-76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76-86页 |
| ·P25电极的制备及光电性能 | 第76-79页 |
| ·阴极可能存在的反应 | 第79-80页 |
| ·影响阴极金属Ag还原的因素 | 第80-86页 |
| ·光电流的影响 | 第80-81页 |
| ·阳极偏压的影响 | 第81-82页 |
| ·阳极水杨酸浓度变化的影响 | 第82-83页 |
| ·阳极pH的影响 | 第83-84页 |
| ·阴极不同气氛的影响 | 第84-85页 |
| ·改变阴极Ag~+浓度 | 第85-86页 |
| ·阴极pH的影响 | 第86页 |
| 4. 小结 | 第86-87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87-8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 1. 本文的主要成果 | 第88页 |
| 2. 展望 | 第88-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