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加入WTO 对我国科技立法的影响 | 第9-15页 |
| ·WTO 简介 | 第9-11页 |
| ·WTO 的过去与现在 | 第9-10页 |
| ·WTO 的地位、目标与职能 | 第10-11页 |
| ·主要影响我国科技立法的WTO 基本原则 | 第11-12页 |
| ·非歧视原则 | 第11-12页 |
| ·贸易自由化原则 | 第12页 |
| ·透明度原则 | 第12页 |
| ·加入WTO 对我国科技立法的影响 | 第12-15页 |
| ·在立法上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 第12-13页 |
| ·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13页 |
| ·加强科技立法以规范科技人才的流动 | 第13页 |
| ·加强科技立法以保护民族高新技术产业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若干WTO 主要成员国科技立法的情况 | 第15-29页 |
| ·美国科技立法的情况 | 第15-19页 |
| ·科研体系和科技人员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 第15-16页 |
| ·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 第16-17页 |
|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 | 第17-18页 |
|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措施 | 第18-19页 |
| ·日本科技立法的情况 | 第19-24页 |
| ·科研体系和科技人员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 第19-20页 |
| ·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 第20-22页 |
|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 | 第22-24页 |
|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措施 | 第24页 |
| ·德国科技立法的情况 | 第24-29页 |
| ·科研体系和科技人员方面的策略与措施 | 第24-25页 |
| ·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 第25-27页 |
|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措施 | 第27页 |
|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措施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我国科技立法的现状分析 | 第29-38页 |
| ·我国科技立法历史发展的简况 | 第29-33页 |
|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科技立法的简况 | 第29-30页 |
| ·建国以后至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科技立法的简况 | 第30页 |
| ·20 世纪80 年代初以来我国科技立法的简况 | 第30-33页 |
| ·我国科技立法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 ·科技立法缺乏系统性,立法效力层次较低 | 第33-34页 |
| ·部分国内立法与WTO 协议存在冲突 | 第34页 |
| ·对科研主体管理的立法已不适应当今形势的需要 | 第34页 |
| ·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 第34-35页 |
|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许多亟待解决问题 | 第35-36页 |
|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制度严重滞后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入世后我国科技立法应采取的对策 | 第38-43页 |
| ·明确科技立法指导思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 第38页 |
|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国技术创新立法 | 第38-40页 |
| ·尽快制定并出台《技术创新法》 | 第39页 |
| ·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法律体系 | 第39-40页 |
| ·及时地制定和修改原有法律、积极立法并与国际接轨 | 第40页 |
|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 第40-41页 |
| ·树立保护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的新观念 | 第40页 |
| ·加强专利的战略研究,保护中国企业在国内的市场 | 第40页 |
| ·不断完善现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 第40-41页 |
| ·努力提高知识产权执法和司法水平 | 第41页 |
| ·对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