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 第1-14页 | 
| 1-1引言 | 第8页 | 
| 1-2传统中断方式下的实时测控系统 | 第8-11页 | 
| 1-2-1传统的单片机系统监控程序 | 第8-9页 | 
| 1-2-2多任务机制下的程序 | 第9页 | 
| 1-2-3多任务机制的实现方法 | 第9-10页 | 
| 1-2-4中断方式下多任务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1-3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下的测控系统 | 第11-12页 | 
| 1-3-1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 第11页 | 
| 1-3-2测控系统中实时操作系统基本功能 | 第11-12页 | 
| 1-3-3实时操作系统下测控系统的特点 | 第12页 | 
| 1-4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嵌入式系统 | 第14-25页 | 
| 2-1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14-16页 | 
| 2-1-1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第14-15页 | 
| 2-1-2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15-16页 | 
| 2-1-3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 第16页 | 
| 2-2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知识 | 第16-22页 | 
| 2-2-1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其选型原则 | 第17-18页 | 
| 2-2-2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选型原则 | 第18-19页 | 
| 2-2-3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 第19-22页 | 
| 2-3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22-25页 | 
| 2-3-1嵌入式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22-23页 | 
| 2-3-2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流程 | 第23页 | 
| 2-3-3嵌入式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 第23-24页 | 
| 2-3-4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软件协同设计技术 | 第24-25页 | 
| 第三章基于凌阳SPCE061A与μC/OS-Ⅱ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 第25-48页 | 
| 3-1凌阳SPCE061A微处理器 | 第25-27页 | 
| 3-1-1凌阳μ'nSP~(TM)系列单片机简介 | 第25-26页 | 
| 3-1-2凌阳SPCE061A微处理器简介 | 第26-27页 | 
| 3-1-3基于凌阳SPCE061A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 | 第27页 | 
| 3-2μ’nSP~(TM)IDE简介 | 第27-30页 | 
| 3-2-1μ’nSP~(TM)IDE的项目组织结构 | 第28页 | 
| 3-2-2SPCE061A的开发方法 | 第28-30页 | 
| 3-3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 | 第30-36页 | 
| 3-3-1μC/OS-Ⅱ的特点 | 第30-31页 | 
| 3-3-2μC/OS-Ⅱ内核结构 | 第31-36页 | 
| 3-4μC/OS-Ⅱ在凌阳SPCE061A微处理器上的移植 | 第36-47页 | 
| 3-4-1内核可移植性特点 | 第36-37页 | 
| 3-4-2μC/OS-Ⅱ在凌阳SPCE061A微处理器上的移植 | 第37-46页 | 
| 3-4-3测试移植代码 | 第46-47页 | 
| 3-5封装服务函数 | 第47-48页 | 
| 第四章嵌入式系统平台下的无线数据采集 | 第48-61页 | 
| 4-1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描述和硬件实现 | 第48-53页 | 
| 4-1-1多路模数转换器ADC | 第48-50页 | 
| 4-1-2通用异步串行接口UART | 第50-53页 | 
| 4-1-3无线调制解调模块ADAM4550 | 第53页 | 
| 4-2实时操作系统下的软件设计 | 第53-58页 | 
| 4-2-1系统硬件初始化 | 第54-56页 | 
| 4-2-2主函数的编写 | 第56页 | 
| 4-2-3各任务介绍 | 第56-58页 | 
| 4-2-4任务间的通信 | 第58页 | 
| 4-3微机控制通信系统的编程 | 第58-61页 | 
| 4-3-1MSComm控件的属性 | 第58-59页 | 
| 4-3-2软件设计 | 第59-61页 | 
| 第五章系统性能分析与系统优化方案设计 | 第61-66页 | 
| 5-1采样频率与数据预处理 | 第61-62页 | 
| 5-2任务堆栈的改进 | 第62-64页 | 
| 5-3系统的低功耗特性 | 第64-66页 | 
| 结论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