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色法研究内燃机燃烧火焰的温度场及碳烟浓度场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第一章 引 言 | 第9-26页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内燃机燃烧可视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24页 |
·可视化发动机 | 第10-14页 |
·视窗上置式 | 第10-11页 |
·视窗下置式 | 第11-12页 |
·视窗侧置式 | 第12页 |
·内窥镜式(Endoscope) | 第12-13页 |
·快速压缩机和定容燃烧弹 | 第13-14页 |
·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测试分析方法 | 第14-24页 |
·传统接触式测试(温)方法 | 第14-15页 |
·非接触式光学方法 | 第15-24页 |
·代用燃料研究进展简介 | 第24-25页 |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双色法基本原理与分析 | 第26-41页 |
·基本原理 | 第26-29页 |
·温度T及KL因子的物理意义 | 第29-31页 |
·温度T的物理意义 | 第29页 |
·KL因子的物理意义 | 第29-31页 |
·对于参数α及波长λ的选择 | 第31-36页 |
·参数α的选择 | 第31-34页 |
·波长λ的选择 | 第34-36页 |
·误差分析 | 第36-40页 |
·波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温度与碳烟的不均匀性对测量值的影响 | 第37页 |
·由壁面反射造成的误差 | 第37-38页 |
·其它发光物质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中间介质的影响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可视化发动机实验系统与测试方法 | 第41-62页 |
·可视化发动机系统 | 第41-42页 |
·可视化发动机本体 | 第42-47页 |
·基本结构 | 第42-44页 |
·石英玻璃窗的密封问题 | 第44-47页 |
·数字高速摄影机 | 第47-51页 |
·数据采集及同步系统 | 第51-58页 |
·控制原理 | 第51-52页 |
·图像时间坐标的确定 | 第52-58页 |
·系统标定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双色法的数值解法与图像处理 | 第62-83页 |
·数值算法的选择与实现 | 第62-70页 |
·压缩映射与不动点原理 | 第63-64页 |
·牛顿法与牛顿形迭代法 | 第64-65页 |
·延拓法 | 第65-68页 |
·算法小结 | 第68-70页 |
·数字图像及其处理 | 第70-82页 |
·数字图像概述 | 第70-71页 |
·图像预处理及输出 | 第71-72页 |
·图像增强 | 第72-79页 |
·图像平滑和合并 | 第79-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双色法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精度探讨 | 第83-100页 |
·计算模式的选择和验证 | 第83-88页 |
·验证辐射源的选择 | 第83-85页 |
·验证实验系统和方法 | 第85-86页 |
·验证结果 | 第86-88页 |
·在柴油机上的应用验证 | 第88-99页 |
·不同波长组合对温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88-95页 |
·不同波长组合对KL因子测试结果的影响 | 第95-98页 |
·计算的稳定性 | 第98-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含氧燃料燃烧过程的可视化测试与分析 | 第100-116页 |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 | 第100-101页 |
·直接混合燃料的燃烧可视化实验 | 第101-102页 |
·进气道喷射乙醇柴油引燃的可视化实验 | 第102-115页 |
·燃烧过程分析 | 第105-108页 |
·燃烧温度分析 | 第108-111页 |
·燃烧KL因子分析 | 第111-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总结 | 第116-117页 |
展望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2页 |
致 谢 | 第122页 |
声 明 | 第122-123页 |
附录1 标定公式 | 第123-126页 |
本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