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声乐理论论文

音乐表演的情感维度--关于演奏表情问题的理论框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目录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研究背景和现状第7-9页
     ·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问题第7页
     ·音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问题的研究现状第7-9页
   ·研究目的和思路第9-10页
第二章 关于音乐艺术中情感问题的看法第10-19页
   ·概述第10页
   ·关于音乐艺术中情感表现的不同观点第10-13页
     ·参照主义(Referentialism)第10-11页
     ·形式主义(Formalism)第11页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第11-12页
     ·三种观点的比较和分析第12-13页
   ·音乐艺术中情感的本质第13-17页
     ·音乐艺术中情感的来源第13-15页
       ·个体无意识第13-14页
       ·集体无意识第14页
       ·无意识和有意识的统一第14-15页
       ·艺术情感与生活情感第15页
     ·情感和感觉第15-16页
     ·音乐中情感意义的层次性第16-17页
   ·多维情感空间的假说第17-19页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假说第17页
     ·多维情感空间概念的提出第17页
     ·多维情感空间的度量和双重属性第17-19页
第三章 音乐表演音响中的多维情感坐标第19-39页
   ·概述第19-20页
     ·引言第19页
     ·本章的研究思路第19-20页
   ·各个维度的逐一考察第20-31页
     ·速度和节奏第20-26页
       ·宏观速度(Global Tempo)第20-21页
       ·长短对比(Duration Contrast)第21-22页
       ·结尾渐慢(Final Ritardando)第22-24页
       ·结构分句(Phasing)第24-26页
     ·音量和力度第26-28页
       ·力度和结构分句的联系第26-27页
       ·力度和和旋律走向的联系第27页
       ·力度与和声紧张度的联系第27-28页
     ·音色(Timbre)第28-30页
       ·概述第28-29页
       ·布鲁赫:g小调第1小提琴协奏曲片断分析第29-30页
     ·发音方式(Articulation)第30-31页
       ·概述第30页
       ·演奏法和表情第30-31页
   ·利用多维演奏参数在情感空间中定位第31-39页
     ·从单维度到多维度的延伸第31-32页
     ·演奏蠕虫--节奏-力度-时间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第32-35页
       ·模型简介第32-33页
       ·肖邦:练习曲Op.3第10首片断分析第33页
       ·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Op.34第14首片断分析第33-34页
       ·演奏蠕虫分析的优点和局限性第34-35页
     ·音乐表演中的布伦斯维克透镜模型第35-39页
       ·来自语言情感表达的启示第35页
       ·由演奏参数进一步概念化后的听觉编码第35-36页
       ·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第36-37页
       ·透镜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第37-39页
第四章 在音乐表演教学和实践中的运用第39-53页
   ·概述第39页
     ·引言第39页
     ·音乐表演教学为该问题所承担的任务第39页
   ·音乐表演教学中教授情感表现的传统方法第39-43页
     ·守株待兔法第39-40页
     ·音符雕琢法第40页
     ·模仿法第40-41页
     ·情感体验法第41页
     ·隐喻法第41-43页
   ·基于透镜模型的认知反馈法(CFB)第43-45页
     ·认知反馈法的提出第43页
     ·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CFB第43-44页
     ·在传统教学条件下的典型CFB第44-45页
   ·走向科学务实的音乐表演综合教学法第45-53页
     ·多种教学法的总结第45页
     ·音乐表情教学的宏观步骤和策略第45-48页
       ·基础教学阶段第45-46页
       ·巩固和发展的常规教学阶段第46-47页
       ·个性化教学阶段第47-48页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片断教学案例分析第48-53页
       ·对作品和作曲家的总体把握第48页
       ·情感隐喻的形成第48-50页
       ·由情感隐喻向演奏参数的转化第50页
       ·比较和修正:认知反馈的阶段第50-53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53-55页
   ·总结第53页
   ·音乐表演科学的研究方法第53页
   ·开放的理论框架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6-59页
注释第59-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气活血药对治疗糖尿病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山东与河北地区配套型民营企业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