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7页 |
第一节 油气成藏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 第8-18页 |
一、 有效烃源岩及油气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二、 有效烃源岩控制了油气聚集 | 第10-11页 |
三、 陆相盆地复式汕气聚集带理论 | 第11-13页 |
四、 陆相湖盆沉积学及储集层研究的理论 | 第13-16页 |
五、 含油气系统的研究与发展 | 第16-17页 |
六、 成藏理论发展概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大型和复杂油田勘探经验与思路 | 第18-24页 |
一、 不断深地质认识逐步提高勘探成效 | 第18-23页 |
二、 科学分析石油地质基本条件优选有利勘探目的层系 | 第23页 |
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拓勘探思路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内容及主要成果 | 第24-2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5页 |
二、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三、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和胜坨油田油气地质概况 | 第27-43页 |
第一节 区域构造地质特征 | 第27-29页 |
一、 多构造层的“复式”不对称结构 | 第27-28页 |
二、 多期发育的断裂构造系统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断陷湖盆型沉积特征 | 第29-30页 |
一、 多旋回性沉积形成多套烃源岩 | 第29页 |
二、 沉降中心的迁移影响各凹陷的沉积体系 | 第29-30页 |
三、 断陷湖盆沉积多源性和分割性 | 第30页 |
第三节 油气分布地质特征 | 第30-32页 |
一、 多种复式油气聚集带 | 第30-32页 |
二、 复式油气聚集带呈环状围生烃洼陷分布 | 第32页 |
第四节 胜坨地区油气地质特征与存在问题 | 第32-43页 |
一、 油田地质特征 | 第33-36页 |
二、 油气藏特征及类型 | 第36-39页 |
三、 储层成因类型及特征 | 第39-41页 |
四、 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 | 第41-42页 |
五、 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有效烃源岩及其油源条件 | 第43-60页 |
第一节 有效烃源岩特征及其油源关系 | 第43-50页 |
一、 有效烃源岩的特征 | 第43-46页 |
二、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源分析 | 第46-50页 |
第二节 有效烃源岩展布和生烃史分析 | 第50-60页 |
一、 胜坨地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特征 | 第50-52页 |
二、 利津和民丰洼陷有效烃源岩的生烃史分析 | 第52-60页 |
第四章 断裂构造及演化与油气成藏作用 | 第60-88页 |
第一节 断裂构造形态及其圈闭类型 | 第60-73页 |
一、 断裂构造特征 | 第60-70页 |
二、 与断裂相关的圈闭特征及分布规律 | 第70-73页 |
第二节 断裂系统演化特征 | 第73-80页 |
一、 断裂构造演化史恢复的原理和方法 | 第73-74页 |
二、 运动学参数的地质意义及计算方法 | 第74-75页 |
三、 断裂系统演化特征分析 | 第75-80页 |
第三节 构造应力场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 | 第80-88页 |
一、 现今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80-82页 |
二、 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 | 第82-85页 |
三、 构造应力场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 | 第85-88页 |
第五章 扇三角洲和水下扇储层沉积体系分析 | 第88-107页 |
第一节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储层特征 | 第88-98页 |
一、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 第88-91页 |
二、 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对比 | 第91-96页 |
三、 扇三角洲储层含油气特征分析 | 第96-98页 |
第二节 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及其储层特征 | 第98-107页 |
一、 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研究 | 第98-101页 |
二、 近岸水下扇单元的横向对比 | 第101-105页 |
三、 近岸水下扇储层含油气性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油气运移通道和成藏作用分析 | 第107-133页 |
第一节 含油气圈闭模式及运移通道 | 第107-113页 |
一、 构造与油气圈闭模式 | 第107-109页 |
二、 油气运移的通道:砂体展布及物性特征 | 第109-111页 |
三、 油气输导系统结构特征 | 第111页 |
四、 胜坨地区油气运移特征 | 第111-113页 |
第二节 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成藏作用模拟实验 | 第113-128页 |
一、 一维高温高压模拟实验研究 | 第113-120页 |
二、 砂岩透镜体石油聚集的二维模拟实验研究 | 第120-123页 |
三、 三维高温高压模拟实验研究 | 第123-128页 |
第三节 胜坨地区油气成藏模式和进一步勘探目标 | 第128-133页 |
一、 油气成藏模式 | 第128页 |
二、 进一步的油气勘探目标 | 第128-133页 |
结论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0页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