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家庭伦理电视剧审美文化探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家庭伦理电视剧的界定与发展脉络 | 第9-21页 |
第一节 家庭伦理电视剧的界定 | 第9-12页 |
一、 题材上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 时间上的界定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发展历程 | 第12-17页 |
一、 成型期(1979 年——1989 年) | 第12-14页 |
二、 成长期(1990 年——1999 年) | 第14-15页 |
三、 兴盛期(2000 年——至今)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现代家庭伦理观的嬗变 | 第17-21页 |
一、 婚恋自由婚姻观的诞生 | 第17-18页 |
二、 以个人为中心价值观的生成 | 第18-19页 |
三、 现代商品经济价值观的异变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家庭伦理电视剧的文化蕴含 | 第21-28页 |
第一节 “差序格局”说与人伦关系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差序格局”与“和谐社会”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摒弃二元对立建立符号化人物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家庭伦理电视剧中人伦关系的审美表现 | 第28-44页 |
第一节 夫妻人伦 | 第28-32页 |
一、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第28-29页 |
二、 夫妻心灵回归的粘合剂 | 第29-30页 |
三、 婚姻中此起彼伏的危机 | 第30-32页 |
第二节 长幼人伦 | 第32-35页 |
一、 父子关系的剧变 | 第32-33页 |
二、 伟大母亲登上时代的荧屏 | 第33-34页 |
三、 家长对子女的管束与反管束 | 第34页 |
四、 子女背离传统孝道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手足人伦 | 第35-38页 |
一、 兄友弟恭的背离与回归 | 第35-36页 |
二、 长兄如父、长姐如母 | 第36-37页 |
三、 大哥、大姐——即将绝迹于荧屏 | 第37页 |
四、 双峰并置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婆媳人伦 | 第38-41页 |
一、 婆媳人伦的转变 | 第38-39页 |
二、 铁三角关系的建立 | 第39-40页 |
三、 婆媳关系的融合 | 第40-41页 |
第五节 非血缘关系的人伦 | 第41-44页 |
一、 领养和收养的人文关怀 | 第41-42页 |
二、 慈祥的继母与和蔼的继父时代的来临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创作局限 | 第44-50页 |
第一节 创作者价值判断的缺失 | 第44-47页 |
一、 自然主义倾向 | 第44-45页 |
二、 现代名义的道德脱轨 | 第45-46页 |
三、 价值取向的偏离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创作的同质化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民俗文化表现的缺失 | 第48-50页 |
第五章 结语——文化化人、艺术养心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