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13页 |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素质教育大背景 | 第9页 |
二、 (高中)物理实验能力测量的现状 | 第9-10页 |
三、 面向素质教育的物理教育评价 | 第10-11页 |
四、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五、 实验能力测量研究的现状及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33页 |
一、 当今学习理论对实验能力的解释 | 第13-18页 |
二、 “物理实验能力结构”定义 | 第18-21页 |
三、 中学生(高中)物理实验能力结构内容 | 第21-23页 |
四、 中学生(高中)物理实验能力目标 | 第23-28页 |
五、 关于物理实验能力测量 | 第28-29页 |
六、 实验能力测量中反应变量的确定及其测量方法 | 第29页 |
七、 实验能力测试题编制的方法原则及能力层次所赋分值的确定原则 | 第29-33页 |
第三章 实验能力测量的过程 | 第33-36页 |
一、 实验测量的时间安排 | 第33页 |
二、 被试的选择 | 第33-34页 |
三、 本次实验能力测量的实验设计类型 | 第34-35页 |
四、 本次实验能力测量的实施及评分过程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能力结构测量统计结果及分析 | 第36-49页 |
一、 三次测量成绩统计 | 第36-42页 |
二、 关于数据结构的分析 | 第42-43页 |
三、 实验能力结构中各子结构之间相关性统计评价 | 第43-44页 |
四、 本次实验能力测量的信度评价 | 第44-45页 |
五、 关于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水平层次的确定 | 第45-46页 |
六、 被试个体物理实验能力各子结构分数差异的分析 | 第46-48页 |
七、 对被试个体物理实验能力结构的诊断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本次能力结构测量的讨论 | 第49-51页 |
一、 对建立物理实验能力结构的讨论 | 第49页 |
二、 对实验教学措施的讨论 | 第49页 |
三、 对促进学生实验能力迁移的讨论 | 第49-50页 |
四、 本次能力测量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设想 | 第50-51页 |
附录Ⅰ: 知识结构卷 | 第51-56页 |
附录Ⅱ: 技能结构卷 | 第56-57页 |
附录Ⅲ: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技能卷评分标准 | 第57-60页 |
附录Ⅳ: 问题解决能力结构卷 | 第60-61页 |
注释 | 第61-6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