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1.1.1 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梦想 | 第9-10页 |
1.1.2 实行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源泉 | 第10-11页 |
1.1.3 供应链思想的演变历程 | 第11-13页 |
1.2 供应链绩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 第13-14页 |
1.3 论文选题 | 第14-16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4页 |
1.3.2 论文选题意义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1.3.3 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16-24页 |
2.1 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的比较分析 | 第16-19页 |
2.1.1 主要概念 | 第16页 |
2.1.2 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的异同 | 第16-18页 |
2.1.3 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传统物流绩效评价的差异分析 | 第18-19页 |
2.2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19-24页 |
2.2.1 供应链绩效评价范围 | 第19-21页 |
2.2.2 供应链绩效评价内容 | 第21-24页 |
第3章 供应链绩效现有评价方法SCOR模型分析 | 第24-36页 |
3.1 SCOR模型概述 | 第24-26页 |
3.2 SCOR模型主要内容 | 第26-30页 |
3.2.1 SCOR模型实现过程 | 第26-27页 |
3.2.2 SCOR模型要素 | 第27-28页 |
3.2.3 SCOR的四层结构在供应链管理上的特征 | 第28-30页 |
3.3 SCOR的应用概要 | 第30-33页 |
3.3.1 SCOR的应用范围 | 第30页 |
3.3.2 SCOR对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作用 | 第30-31页 |
3.3.3 SCOR模型对于理解和评价供应链的作用 | 第31-33页 |
3.4 供应链内企业合作关系的其它评价方法 | 第33-36页 |
第4章 供应链绩效评价模糊优化决策方法 | 第36-53页 |
4.1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案评价目标集、评价指标集的建立 | 第36-37页 |
4.2 各方案指标隶属度模型 | 第37-48页 |
4.2.1 相关定义 | 第37-38页 |
4.2.2 定量指标的相对隶属度 | 第38-39页 |
4.2.3 定性指标的相对隶属度 | 第39-41页 |
4.2.4 对上述隶属度处理方法的一点修正 | 第41-44页 |
4.2.5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案优选系统模糊优选模型 | 第44-46页 |
4.2.6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案优选系统模糊优选模型分析 | 第46-48页 |
4.3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法) | 第48-53页 |
4.3.1 AHP法基本原理 | 第48-50页 |
4.3.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0页 |
4.3.3 一致性检验 | 第50-51页 |
4.3.4 判断矩阵的求解 | 第51-52页 |
4.3.5 补充说明 | 第52-53页 |
第5章 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模型 | 第53-71页 |
5.1 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模型涵盖内容 | 第53-69页 |
5.1.1 供应链运行质量 | 第53-61页 |
5.1.2 供应链系统总成本 | 第61-67页 |
5.1.3 供应链系统运营情况 | 第67-69页 |
5.1.4 供应链系统柔性 | 第69页 |
5.2 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模型 | 第69-71页 |
第6章 供应链合作关系评价模型 | 第71-81页 |
6.1 供应链合作关系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71-74页 |
6.1.1 研究供应链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 第71-72页 |
6.1.2 建立供应商与制造商合作关系的目的及须注意的问题 | 第72-74页 |
6.2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现有评价方法 | 第74-76页 |
6.3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评价模型(供应商←→制造商) | 第76-81页 |
6.3.1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 | 第76-79页 |
6.3.2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评价模型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