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6-7页 |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三、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7-8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8-9页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9-12页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被试 | 第12页 |
二、具体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部分 本溪市高中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3-24页 |
一、高中新教师入职培训以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为主,各校校本培训为辅,培训方式较为单一 | 第13-14页 |
二、整体培训效果尚可,但还需进一步提高 | 第14页 |
三、多数参训教师的目的较为明确,但积极性并不是特别高 | 第14-16页 |
四、培训方法过分倚重报告、讲座和观摩课例等形式,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差异 | 第16-17页 |
五、培训占用教师工作时间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新教师正常工作 | 第17-18页 |
六、培训内容设置不尽合理,缺乏针对性、选择性、实效性 | 第18-20页 |
七、培训者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培训者的素质亟待提高 | 第20-22页 |
八、培训的组织管理非常严格,但其科学性还需要深入研究 | 第22页 |
九、培训的评价方式较为丰富,但缺乏跟踪、考核,评价的持续性不强 | 第22-24页 |
第五部分 改进对策与建议 | 第24-30页 |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保证高中新教师入职培训的顺利进行 | 第24-25页 |
二、培训前应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内容,选择培训形式 | 第25-26页 |
三、改善与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评价,加强培训后的跟踪考核,提高评价持续性 | 第26-27页 |
四、完善培训人员结构,大力提高培训者素质 | 第27页 |
五、改革培训组织管理,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培训组织形式 | 第27-30页 |
结束语 | 第30-31页 |
英文摘要 | 第31-32页 |
注释 | 第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附录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