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二、 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 第9-11页 |
三、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社会转型期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概述 | 第13-25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界定 | 第13-21页 |
一、 社会转型期 | 第13-16页 |
二、 人格与理想人格 | 第16-19页 |
三、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要求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21-23页 |
一、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人格发展和塑造面临的机遇 | 第21-22页 |
二、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人格发展和塑造面临的挑战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意义 | 第23-25页 |
一、 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 | 第23页 |
二、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 | 第23-24页 |
三、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要求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依据 | 第25-37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理论依据 | 第25-29页 |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25-26页 |
二、 我国几代领导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 第26-27页 |
三、 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现实依据 | 第29-37页 |
一、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人格现状 | 第29-31页 |
二、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格现状的成因 | 第31-37页 |
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 | 第37-45页 |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对策 | 第37-41页 |
一、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理想人格塑造所需的目标方向性 | 第37-38页 |
二、 完善高校教育素质和方法,构建理想人格塑造所需的和谐校园 | 第38-39页 |
三、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建立理想人格塑造所需的三位一体长效机制 | 第39-40页 |
四、 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 第40-41页 |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所提倡塑造的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塑造 | 第41-45页 |
一、 转变教师教育方式 | 第42页 |
二、 转变教师教育阵地 | 第42页 |
三、 张扬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 第42-43页 |
四、 培养学生在道德冲突中选择的能力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