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越轨行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导论第7-10页
 第一节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研究意义第7页
 第二节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研究现状第7-10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7-8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第二章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概念、分类与现状第10-20页
 第一节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概念第10-11页
 第二节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分类及现状分析第11-20页
  一、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分类第11-19页
  二、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现状第19-20页
第三章 大学生越轨行的特征分析第20-24页
 第一节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渐进式趋势第20页
 第二节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特征分析第20-24页
  一、大学生越轨行为具有普遍性第20-21页
  二、大学生越轨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第21页
  三、大学生越轨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第21-22页
  四、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可控性第22页
  五、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两面性分析第22-24页
第四章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归因第24-34页
 第一节 越轨行为归因的相关理论第24-25页
 第二节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外在影响因素第25-29页
  一、社会因素第25-26页
  二、家庭因素第26-28页
  三、学校因素第28-29页
 第三节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第29-34页
  一、内因之一:道德品质发展良莠不齐第29-32页
  二、内因之二:法律意识的淡薄第32页
  三、内因之三:心理素质的缺陷第32-34页
第五章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治理对策第34-41页
 第一节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第34-39页
  一、治理大学生越轨的基础:社会第34-35页
  二、治理的大学生越轨的重点:学校第35-38页
  三、治理大学生越轨的关键:家庭第38-39页
 第二节防止大学生行为的再越轨第39-41页
  一、充分认识防止大学生再越轨的教育意义第39-40页
  二、充分了解已越轨大学生的“回归需求”第40-41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 调查表第46-48页
作者简介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