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

中学生话语权回归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话语、话语权第10-15页
 一、话语第10-12页
  (一) 历史的解说第10-11页
  (二) 现实的确认第11-12页
 二、话语权第12-15页
  (一) 权利与权力第12页
  (二) 话语与权力第12-14页
  (三) 话语权第14-15页
第二章 中学生话语权诸问题及成因第15-19页
 一、中学生话语权诸问题第15-16页
  (一) 话语权缺失第15-16页
  (二) 话语权过度第16页
 二、中学生话语权问题成因第16-19页
  (一) 观念因素第16-17页
  (二) 制度因素第17页
  (三) 文化因素第17页
  (四) 环境因素第17-19页
第三章 话语权之理论支撑第19-26页
 一、哲学理论第19-22页
  (一) 人的哲学第19-21页
  (二) 认识论哲学第21-22页
 二、后现代理论第22-23页
 三、心理学理论第23-24页
 四、社会学理论第24-26页
  (一) 话语权与沟通行动理论第24-25页
  (二) 话语权与社会行动第25页
  (三) 话语权与角色身份第25-26页
第四章 中学生话语权的回归第26-35页
 一、中学生话语权回归的价值第26-31页
  (一) 对人的理解和尊重第26-27页
  (二) 对人的成长规律及教育规律的尊重第27-29页
  (三) 对学生身份的认同第29-30页
  (四) 对法律的遵循及法理精神的发扬第30-31页
  (五) 对生命的关切第31页
 二、中学生话语权回归的路径第31-35页
  (一) 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第31-32页
  (二)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学生发展第32页
  (三) 创设话语情境,构建创造平台第32-33页
  (四) 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后记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与图形课程内容的教科书比较研究--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为例
下一篇:我国初中阶段外语核心课程地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