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和谐社会建设中群体性事件应对的理论与实践

中文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7-10页
一、探索开展群体性事件应对的背景以及开展群体性事件应对工作的现实意义第10-22页
 (一) 经济社会发展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第10-13页
 (二) 群体性事件相继发生的现状及处置第13-22页
二、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发展过程和特征第22-27页
 (一)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第23-24页
 (二) 群体性事件的变化过程第24-25页
 (三)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第25-27页
  1. 事件起因的多样性第25页
  2. 事件主体的多元性第25页
  3. 事件意图的目的性第25页
  4. 事件组织的策划性第25页
  5. 事件表现的突发性第25-27页
三、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第27-31页
 (一)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源性因素第27页
 (二)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文化因素第27-28页
 (三)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基础性因素第28-29页
 (四)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治性因素第29页
 (五)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因素第29-30页
 (六)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启动性因素第30-31页
四、建立全面系统的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第31-35页
 (一) 建立全面系统的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的目的第31页
 (二) 群体性事件应对预案第31-32页
 (三) 全面系统的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的内涵第32-35页
  1. 积极预防,努力化解群体性事件第32-33页
  2. 建立系统规范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网络第33页
  3. 建立健全社会安全阀系统第33-34页
  4. 加强法制建设第34-35页
五、形成科学有效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第35-43页
 (一) 处置群体性事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35-36页
  1. 坚持“协调整合、预防为主”的应对原则,将群体性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第35-36页
  2. 坚持“以人为本,宣传教育”的原则,依法解决群体性事件第36页
 (二) 群体性事件处置步骤及方法第36-38页
  1. 灵敏高效的指挥机构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前提第36页
  2. 加强信息沟通,取得上级支持,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政治保障第36页
  3. 指挥靠前,严密组织,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第36页
  4. 审时度势,刚柔并济,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策略第36-37页
  5. 化解矛盾,铲除病根,是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标志第37-38页
 (三) 确立稳妥的群体性事件善后机制第38页
 (四) 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第38-41页
  1.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必须合法第39-40页
  2. 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必须要有法律依据第40页
  3. 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第40-41页
 (五) 政法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执法策略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注释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下一篇:论犯罪生物学原因研究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