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

论犯罪生物学原因研究的现实意义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犯罪生物学研究的提出和发展第10-20页
 第一节 犯罪学和犯罪生物学原因研究第10-11页
  一、犯罪学的发展脉络第10页
  二、犯罪原因和犯罪人第10-11页
  三、犯罪生物学派的基本研究方法第11页
 第二节 犯罪生物学原因研究的发展历程第11-17页
  一、犯罪生物学研究的产生背景第12-13页
  二、犯罪生物学学派的发展第13-14页
  三、龙勃罗梭与犯罪生物学研究第14-17页
 第三节 优生学及其畸形发展第17-20页
第二章 犯罪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成果第20-35页
 第一节 犯罪的染色体研究第20-22页
  一、XYY染色体异常第21页
  二、XXY染色体异常第21-22页
  三、相关数据和案例第22页
 第二节 犯罪的精神病学研究第22-24页
  一、精神分裂症第22-23页
  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第23页
  三、癫痫第23页
  四、病态人格第23页
  五、智能障碍第23-24页
 第三节 犯罪的双生儿研究第24-25页
  一、朗格等人的研究第24-25页
  二、克里斯蒂安森的研究第25页
 第四节 克雷奇默的犯罪体质学说第25-27页
  一、基本理论基础第26页
  二、体质和人格分类第26-27页
 第五节 病理学、生理变化与犯罪第27-30页
  一、内分泌障碍病理学与犯罪第27-28页
  二、后天的生理变化与犯罪第28-29页
  三、体内化学元素与犯罪第29-30页
 第六节 生物化学与犯罪第30-33页
  一、MAO酶缺失第30-31页
  二、基因、MAO酶缺失和五羟色胺异常第31-32页
  三、维生素缺乏和“知觉障碍”第32-33页
  四、睾酮与犯罪第33页
 第七节 脑电波、脑电图异常与犯罪第33页
 第八节 生物节律与犯罪第33-35页
第三章 犯罪生物学研究的意义第35-40页
 第一节 全面、正确认识犯罪生物学研究第35-37页
  一、帮助人类认识自我第35-36页
  二、尝试犯罪预警、预防第36页
  三、矫正犯罪人第36页
  四、引导我们关注生物安全第36-37页
 第二节 制约发展的主要方面第37-38页
  一、客观因素制约第37页
  二、主观思想制约第37-38页
 第三节 社会批判的主要方面第38-40页
  一、对于犯罪学研究的批判第38页
  二、对于犯罪生物学研究的哲学批判第38页
  三、关于生物犯罪学局限性的批判第38-40页
第四章 犯罪生物学研究的未来第40-44页
 第一节 面临的法学、伦理问题第40-42页
  一、入罪说第40-41页
  二、除罪说第41页
  三、关于入罪说和除罪说观点的评价第41-42页
  四、来自伦理学方面的质疑第42页
 第二节 犯罪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第42-44页
结束语第44页
注释第44-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后记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谐社会建设中群体性事件应对的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论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