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7-12页 |
第一节 自由迁徙阶段(1949年至1957年) | 第7-8页 |
一、1954年宪法确认迁徙自由 | 第7页 |
二、城乡人口的自由双向流动 | 第7页 |
三、限制自由迁徙政策之孕育 | 第7-8页 |
第二节 单向流动阶段(1958年至1977年) | 第8-9页 |
一、户籍法限制自由迁徙 | 第8页 |
二、户籍管控网络之形成与强化 | 第8-9页 |
三、“反城市化”运动中的人口畸形流动 | 第9页 |
第三节 政策松动阶段(1978年至1991年) | 第9-10页 |
一、改革初期户籍制度的局部松动 | 第9-10页 |
二、“两难”之下户籍制度的选择 | 第10页 |
三、城镇人口压力导致户籍控制再度收紧 | 第10页 |
第四节 体制改革阶段(1992年至今) | 第10-12页 |
一、90年代初户籍制度改革之怪现象 | 第10-11页 |
二、顺应潮流的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 | 第11页 |
三、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改革的尝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户籍制度的价值与功能 | 第12-20页 |
第一节 户籍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2-16页 |
一、迁徙自由 | 第13-14页 |
二、平等权 | 第14-15页 |
三、行政法治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国外户籍制度的一般功能 | 第16-18页 |
一、户籍管理的原则 | 第16-17页 |
二、公民身份证明 | 第17页 |
三、社会信息征集 | 第17-18页 |
四、人口普查统计 | 第18页 |
第三节 我国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 第18-20页 |
一、证明公民身份 | 第18-19页 |
二、人口统计分析 | 第19页 |
三、维护社会治安 | 第19页 |
四、控制人口迁徙 | 第19-20页 |
五、分配社会资源 | 第20页 |
第三章 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 | 第20-30页 |
第一节 我国户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4页 |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弊端 | 第20-21页 |
二、制约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因素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24-27页 |
一、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 | 第24-25页 |
二、彰显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第25-26页 |
三、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 第27-30页 |
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 | 第27-28页 |
二、户籍制度改革承载的价值 | 第28-29页 |
三、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户籍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30-35页 |
第一节 加快户籍制度实质性的改革 | 第30-32页 |
一、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 第30-31页 |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努力建设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环境 | 第32-35页 |
一、形成分布合理的梯次型城市体系 | 第32-33页 |
二、扶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 第33页 |
三、加快农村建设尤其是小城镇建设 | 第33页 |
四、鼓励、引导人口的反梯度流 | 第33-35页 |
注释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