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精英、民众与村级治理 | 第13-17页 |
·精英与村级治理 | 第13-14页 |
·民众与村级治理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村级治理中精英与民众关系的类型 | 第17-34页 |
·命令-服从型 | 第18-21页 |
·天津大邱庄村庄概况 | 第18-19页 |
·命令-服从型:概念介绍与形成原因 | 第19-21页 |
·管理—冷漠型 | 第21-24页 |
·山西北辛店村村庄概况 | 第22页 |
·管理-冷漠型:概念介绍与形成原因 | 第22-24页 |
·管理-抗争型 | 第24-27页 |
·山西贤者村的村庄概况 | 第24-25页 |
·管理-抗争型:概念介绍与形成原因 | 第25-27页 |
·冷漠-参与型 | 第27-30页 |
·樊庄的村庄概况 | 第27-28页 |
·冷漠-参与型:概念介绍与形成原因 | 第28-30页 |
·主导-参与型 | 第30-34页 |
·常平村庄概况 | 第30-31页 |
·主导-参与型:概念介绍与形成原因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村级治理中精英与民众合作机制的构建及法律保障 | 第34-44页 |
·村治精英的培育机制和产生机制 | 第34-36页 |
·村治精英的培育机制 | 第34-35页 |
·村治精英的产生机制 | 第35-36页 |
·村民参与治理机制 | 第36-37页 |
·民主决策 | 第36页 |
·民主管理 | 第36页 |
·民主监督 | 第36-37页 |
·村治精英与民众信任机制 | 第37-40页 |
·实现人际信任由亲缘信任向制度信任转化 | 第38-39页 |
·鼓励农村社会各种合作组织的建立 | 第39-40页 |
·法律保障机制 | 第40-44页 |
·建立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 | 第40-41页 |
·建立面向农村的普法队伍 | 第41-42页 |
·建立有效的法律援助机制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