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中国刑事二审程序完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部分 绪论第9-16页
 一、审级制度概述第9-11页
  (一) 审级制度的概念和分类第9-10页
  (二) 审级制度的设置根据第10-11页
 二、中国的两审终审制及其存在理由第11-13页
  (一) 中国两审终审制的概念及其沿革情况第11-12页
  (二) 中国采取两审终审制的官方理由第12-13页
 三、对中国两审终审制的反思第13-16页
  (一) 两审终审,制约上诉功能第13-14页
  (二) 全面审查,违反诉讼原理第14页
  (三) 终审难终,损害司法权威第14-16页
第二部分 第二审程序的一般理论第16-21页
 一、第二审程序的诉讼地位第16-17页
  (一) 第二审程序在整个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第16页
  (二) 第二审程序在刑事审判中的地位第16-17页
 二、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对象第17-19页
  (一) 第二审法院的审理对象第17-18页
  (二) 事实审与法律审第18-19页
 三、第二审程序的诉讼功能第19-21页
  (一) 救济功能第19-20页
  (二) 维护司法权威的功能第20页
  (三) 统一法律适用功能第20-21页
第三部分 西方法治国家相关制度比较研究第21-28页
 一、美国的上诉制度第21-23页
  (一) 美国上诉制度概述第21页
  (二) 美国上诉制度中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第21-22页
  (三) 美国第二审程序的提起第22页
  (四) 美国上诉程序的审理方式第22-23页
 二、英国的上诉制度第23-24页
  (一) 上诉法院第23页
  (二) 上诉主体第23页
  (三) 审理方式第23-24页
 三、法国的上诉制度第24-25页
  (一) 上诉主体第24页
  (二) 上诉方式第24-25页
  (三) 审理方式第25页
  (四) 提审权第25页
 四、德国的上诉制度第25-26页
  (一) 第二审上诉第25-26页
  (二) 第三审上诉第26页
  (三) 抗告程序第26页
 五、日本的上诉制度第26-28页
第四部分 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实证研究第28-35页
 一、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启动方式第28-29页
  (一) 上诉方式第28-29页
  (二) 抗诉方式第29页
 二、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审判范围第29-30页
  (一) 全面审查原则第29页
  (二) 全面审查原则的弊端第29-30页
 三、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审判方式第30-32页
  (一) 开庭审理方式第30-31页
  (二) 调查讯问审理方式第31-32页
 四、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的裁判方式第32-33页
  (一) 第二审程序裁判方式的种类第32页
  (二) 第二审程序裁判方式存在的缺陷第32-33页
 五、基于程序正义理论对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反思第33-35页
第五部分 完善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基本构想第35-41页
 一、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启动方式的完善第35-36页
  (一) 书状方式的完善第35页
  (二) 口头方式的完善第35-36页
 二、中国刑事第二程序审判范围的重新界定第36-37页
  (一) 废止全面审查原则第36页
  (二) 确立有限审查制度第36页
  (三) 扩大第二审程序审判范围第36-37页
 三、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审判方式的完善第37-38页
 四、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裁判方式的改革第38-39页
  (一) 对于因程序违法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限制第38-39页
  (二) 对于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限制第39页
 五、中国刑事第二审程序的完善与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第39-41页
  (一) 改革审判体制第39页
  (二) 确保司法独立第39-41页
结语第41-43页
注释第43-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事诉讼中的程序选择权
下一篇:中国口供可采性标准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