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3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9页 |
·工程造价咨询业现状分析 | 第9-14页 |
·工程造价咨询业存在的问题 | 第14-19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有关概念与研究问题的界定 | 第20-29页 |
·基本假设 | 第20-21页 |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 | 第21-24页 |
·关于“激励”的概念 | 第24-25页 |
·关于“机制”的概念 | 第25页 |
·关于“激励机制”的概念 | 第25-26页 |
·问题的界定 | 第26-2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9-33页 |
·研究思路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3-53页 |
·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 第33-37页 |
·人力资本理论的演进 | 第33-35页 |
·人力资本理论的文献回顾 | 第35-37页 |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 第37-45页 |
·产权理论概述 | 第37-39页 |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 第39-42页 |
·人力资本产权要求的核心——控制权 | 第42-45页 |
·企业所有权理论 | 第45-53页 |
·企业所有权的概念界定 | 第45-46页 |
·企业所有权理论的发展 | 第46-51页 |
·人力资本与企业最优所有权安排 | 第51-53页 |
第三章 造价工程师人力资本形成及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激励研究 | 第53-73页 |
·造价工程师人力资本的构成及形成过程 | 第53-60页 |
·造价工程师人力资本概述 | 第53-55页 |
·造价工程师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模型 | 第55-60页 |
·造价工程师分享企业所有权的分析 | 第60-65页 |
·造价工程师的执业地位 | 第60-62页 |
·造价工程师是企业所有权的主要分享者 | 第62-65页 |
·造价工程师分享企业所有权的激励作用 | 第65-71页 |
·多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概述 | 第66页 |
·多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与资产所有权 | 第66-68页 |
·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在造价工程师激励机制中的应用 | 第68-71页 |
·造价工程师分享企业所有权的约束作用 | 第71-73页 |
第四章 基于人力资本激励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 | 第73-83页 |
·国内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及企业组织形式比较 | 第73-74页 |
·合伙制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应用 | 第74-78页 |
·企业产权安排的历史演进 | 第74-76页 |
·合伙制的发展与分类 | 第76-78页 |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人力资本激励的有效形式—有限责任合伙制 | 第78-83页 |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对于合伙制形式的选择 | 第78-80页 |
·应用有限责任合伙存在的缺陷及改善 | 第80-83页 |
第五章 基于人力资本激励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所有权安排 | 第83-94页 |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分析 | 第83-84页 |
·基于关键人力资本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股权设置 | 第84-87页 |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股权设置的基础——关键人力资本 | 第84-86页 |
·基于关键人力资本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股权设置 | 第86-87页 |
·基于分享企业剩余控制权的“成为合伙人”激励机制设计 | 第87-89页 |
·造价工程师分享企业所有权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89-94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94-101页 |
·申元公司简介 | 第94-95页 |
·申元公司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95-99页 |
·公司员工持股方案分析 | 第95-96页 |
·公司绩效考评分析 | 第96-99页 |
·申元公司激励机制改进建议 | 第99-101页 |
结束语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