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DGAT2 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甘油三脂生成的细胞生物学 | 第14页 |
·甘油三脂生成的分子生物学 | 第14-15页 |
·DGAT2 基因的研究 | 第15-16页 |
·Leptin 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Leptin 基因的结构与定位 | 第17页 |
·Leptin 基因与泌乳性状的关系 | 第17-18页 |
·Leptin 基因与肉质性状的关系 | 第18页 |
·Leptin 基因影响牛血浆中瘦素蛋白的浓度 | 第18-19页 |
·遗传标记及其发展 | 第19-28页 |
·分子标记方法的概述 | 第20-25页 |
·遗传标记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8-39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溶液的配制 | 第28-3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主要药品及试剂的配制 | 第29-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7页 |
·牛血液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检测 | 第31-33页 |
·DGAT2 基因和Leptin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33-35页 |
·DGAT2 基因和Leptin 基因的SSCP 分析 | 第35-37页 |
·PCR 扩增产物的回收纯化 | 第37页 |
·统计分析 | 第37-39页 |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 第37页 |
·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 | 第37-38页 |
·群体纯合度和杂合度(Ho 和He) | 第38页 |
·Hardy-Weinberg 平衡检测 | 第38页 |
·产奶性状分析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70页 |
·血液基因组DNA 的提取效果 | 第39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2 的PCR-SSCP 分析 | 第39-42页 |
·引物DGAT2P2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39-40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2 PCR 扩增结果 | 第40页 |
·引物DGAT2P2 扩增片段SSCP 标记 | 第40-41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2 扩增片段的多态性分析 | 第41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2 扩增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41-42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2 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2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4 的PCR-SSCP 分析 | 第42-46页 |
·引物DGAT2P4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42-43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4 PCR 扩增结果 | 第43页 |
·引物DGAT2P4 扩增片段的SSCP 标记 | 第43-44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4 的多态性分析 | 第44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4 扩增片段的的序列分析 | 第44-45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4 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45-46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5 的PCR-SSCP 分析 | 第46-49页 |
·引物DGAT2P5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46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5 PCR 扩增结果 | 第46-47页 |
·引物DGAT2P5 扩增片段SSCP 标记 | 第47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5 扩增片段的多态性分析 | 第47-48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5 扩增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48-49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5 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49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1 的PCR-SSCP 分析 | 第49-53页 |
·引物LeptinP1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50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1 PCR 扩增结果 | 第50页 |
·引物LeptinP1 扩增片段SSCP 标记 | 第50-51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1 扩增片段的多态性分析 | 第51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1 扩增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51-52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1 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2 的PCR-SSCP 分析 | 第53-56页 |
·引物LeptinP2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53-54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2 PCR 扩增结果 | 第54页 |
·引物LeptinP2 扩增片段SSCP 标记 | 第54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2 扩增片段的多态性分析 | 第54-55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2 扩增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55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2 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55-56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3 的PCR-SSCP 分析 | 第56-60页 |
·引物LeptinP3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56-57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3 PCR 扩增结果 | 第57页 |
·引物LeptinP3 扩增片段SSCP 标记 | 第57-58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3 扩增片段的多态性分析 | 第58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3 扩增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58-59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3 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59-60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4 的PCR-SSCP 分析 | 第60-63页 |
·引物LeptinP4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60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4 PCR 扩增结果 | 第60-61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4 增片段SSCP 标记 | 第61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4 扩增片段的多态性分析 | 第61-62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4 扩增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62页 |
·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4 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 | 第62-63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1 PCR-SSCP 分子标记 | 第63-64页 |
·引物DGAT2P1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63-64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1 PCR 扩增结果 | 第64页 |
·引物DGAT2P1 扩增片段SSCP 标记 | 第64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7 PCR-SSCP 分子标记 | 第64-66页 |
·引物DGAT2P7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65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7 PCR 扩增结果 | 第65页 |
·引物DGAT2P7 扩增片段SSCP 标记 | 第65-66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3 PCR-SSCP 分子标记 | 第66-67页 |
·引物DGAT2P3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66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3 PCR 扩增结果 | 第66-67页 |
·引物DGAT2P3 扩增片段SSCP 标记 | 第67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6 PCR-SSCP 分子标记 | 第67-70页 |
·引物DGAT2P6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 | 第67-68页 |
·DGAT2 基因引物DGAT2P6 PCR 扩增结果 | 第68页 |
·引物DGAT2P6 扩增片段SSCP 标记 | 第68-7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0-75页 |
·试验操作中的几个问题 | 第70-73页 |
·DNA 提取方法的改进 | 第70-71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71页 |
·PCR 扩增 | 第71页 |
·PCR-SSCP 条件的优化 | 第71-72页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DGAT2 基因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73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Leptin 基因的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5-78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DGAT2 基因引物DGAT2P2 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 | 第75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DGAT2 基因引物DGAT2P4 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 | 第75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DGAT2 基因引物DGAT2P5 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 | 第75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1 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 | 第75-76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2 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 | 第76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3 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 | 第76页 |
·中国荷斯坦奶牛Leptin 基因引物LeptinP4 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 | 第76页 |
·DGAT2 基因和Leptin 基因作为奶牛产奶性状的分子标记候选基因是可行的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