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2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非政府组织:内涵、类型与法律地位 | 第14-23页 |
·非政府组织的内涵 | 第14-16页 |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 第14-15页 |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 第15-16页 |
·非政府组织的类型 | 第16-19页 |
·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 | 第19-23页 |
·合法性问题 | 第19-21页 |
·非政府组织的法律人格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加强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23-31页 |
·法理根源:公民社会的必然选择 | 第23-24页 |
·宪政基础:公民自由结社权的保障 | 第24-25页 |
·民主根基:公众参与权的实现 | 第25-26页 |
·社会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26-27页 |
·自身需要:内外发展的规范化 | 第27-28页 |
·国际形势:全球化趋势 | 第28-31页 |
第四章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1-45页 |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现状 | 第31-32页 |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9页 |
·立法层次太低 | 第32页 |
·准入门槛设置过高 | 第32-34页 |
·管理体制设置不合理 | 第34-35页 |
·某些法律制度之间存在重复乃至冲突 | 第35-36页 |
·非法组织范围界定不明确 | 第36-37页 |
·配套法规建设不完善 | 第37-38页 |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8-39页 |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立法指导思想的局限 | 第39-40页 |
·立法权限的不明晰 | 第40-41页 |
·立法技术的不完善 | 第41-42页 |
·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的影响 | 第42-43页 |
·学术研究的滞后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国外非政府组织立法的考察及对我国的借鉴 | 第45-51页 |
·国外非政府组织立法的考察 | 第45-49页 |
·非政府组织的成立 | 第45-46页 |
·非政府组织的机构设置与内部管理 | 第46页 |
·非政府组织对个人利益的限制 | 第46-47页 |
·非政府组织的商业活动 | 第47-48页 |
·对非政府组织的税收政策 | 第48-49页 |
·国外非政府组织立法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 第49-51页 |
·健全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 | 第49页 |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扶持和培育 | 第49页 |
·通过立法引导和规范自律机制的形成 | 第49-50页 |
·健全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我国非政府组织法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 第51-70页 |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的价值取向 | 第51-58页 |
·权利本位 | 第51-52页 |
·利益均衡 | 第52-54页 |
·志愿服务 | 第54-56页 |
·社会自治 | 第56-58页 |
·我国非政府组织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58-63页 |
·学术界相关立法模式的评析 | 第58-61页 |
·制定非政府组织基本法 | 第61-63页 |
·我国非政府组织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63-70页 |
·简化登记管理程序 | 第63-64页 |
·健全规范与激励机制 | 第64-67页 |
·加强自律机制和行业互律机制 | 第67-68页 |
·创新监督管理机制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