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逸的意象--解读爱德华多·纳兰霍的绘画风格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 选题价值 | 第8-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三 研究视角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西方现代绘画语境 | 第11-18页 |
一 西班牙的文化背景 | 第11页 |
二 西班牙的艺术运动 | 第11-14页 |
(一) 西班牙的两个艺术中心 | 第11-12页 |
(二) 现代派潮流的兴起 | 第12页 |
(三) 五十与六十年代的艺术团体 | 第12-13页 |
(四) "新具象化"之路 | 第13-14页 |
三 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潮 | 第14-17页 |
(一) 行动绘画 | 第15页 |
(二) 波普艺术 | 第15-16页 |
(三) 后现代艺术 | 第16-17页 |
四 超现实主义艺术思潮.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纳兰霍的超现实之路 | 第18-28页 |
一 童年的经历和技艺的成熟 | 第18页 |
二 风格的尝试 | 第18-22页 |
(一) 印象主义时期 | 第19-20页 |
(二) 表现主义时期 | 第20-21页 |
(三) 立体主义时期 | 第21页 |
(四) 抽象主义时期 | 第21-22页 |
三 具象回归和超现实主义情节 | 第22-26页 |
(一) 超现实主义绘画 | 第23-25页 |
(二) 错位写实主义作品 | 第25-26页 |
(三) 独特的题材 | 第26页 |
四 艺术的转折——超现实主义观念的介入体验与探索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纳兰霍的绘画语言解析 | 第28-47页 |
一 超现实主义视角 | 第28-39页 |
(一) 纳兰霍的潜意识关注点 | 第28-33页 |
(二) 纳兰霍与同时代画家不同的视角 | 第33页 |
(三) 纳兰霍与其他超现实主义画家比较 | 第33-39页 |
二 绘画语言特色 | 第39-47页 |
(一) 色彩魅力 | 第39-41页 |
(二) 分解重构 | 第41-42页 |
(三) 细节描绘 | 第42-44页 |
(四) 时空交错 | 第44-45页 |
(五) 意境营造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纳兰霍对中国现代具象艺术的影响 | 第47-54页 |
一 当代艺术危机与具象绘画 | 第47-48页 |
二 跨越时空的关照—纳兰霍对我国具象绘画的影响 | 第48-54页 |
(一) 纳兰霍具象绘画的当代性和现实意义 | 第48-49页 |
(二) 文化的呼应—对我国具象绘画的影响 | 第49-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