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7页
绪论第17-39页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第17-20页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第20-30页
 三、相关概念与研究范畴界定第30-34页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框架第34-39页
第一章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理论基础第39-63页
 第一节 系统论的指导思想第39-43页
  一、系统、结构与功能第40-41页
  二、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41-42页
  三、高校布局结构的特征第42-43页
 第二节 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第43-53页
  一、教育系统外各因素对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影响第44-51页
  二、教育系统内各因素对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影响第51-53页
 第三节 高等教育变革的理论第53-63页
  一、社会变迁研究概要第53-55页
  二、高等教育变革研究的理论框架第55-60页
  三、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理论意蕴第60-63页
第二章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历史回顾第63-91页
 第一节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高校布局结构的变革第63-76页
  一、建国后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第63-64页
  二、建国后高校布局结构演变的历程第64-72页
  三、建国后高校布局结构变化的总结第72-76页
 第二节 改革开放至今高校布局结构的变革第76-91页
  一、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第77页
  二、改革开放后高校布局结构演变的历程第77-85页
  三、改革开放后高校布局结构变化的总结第85-91页
第三章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机理分析第91-125页
 第一节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主体的力量变化第91-106页
  一、计划经济时期各主体的角色地位第92-97页
  二、市场经济时期各主体的角色变化第97-106页
 第二节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实现方式第106-120页
  一、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主要方式第106-117页
  二、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方式选择与价值取向第117-120页
 第三节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形成机制第120-125页
  一、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动力源泉第120-122页
  二、手段或方式的实施——措施保障第122-123页
  三、系统环境的变化——约束条件第123-125页
第四章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规律性认识(上):空间演变第125-145页
 第一节 高校布局结构的空间意蕴第125-131页
  一、关于空间第125-127页
  二、高校布局结构的空间意蕴第127-131页
 第二节 高校布局结构的宏观空间演变第131-137页
  一、空间重构第131-133页
  二、空间断裂第133-134页
  三、空间延伸第134-136页
  四、空间整合第136-137页
 第三节 高校布局结构的中(微)观空间演变第137-145页
  一、中观空间演变过程第138-141页
  二、微观空间结构演化第141-145页
第五章 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规律性认识(下):空间形态第145-170页
 第一节 高校布局结构的空间模式第145-148页
  一、均匀分布与随机分布第145-146页
  二、集中分布与分散分布第146-147页
  三、条状分布与块状分布第147-148页
 第二节 集中与分散模式的表现形态第148-161页
  一、高校布局结构的宏观区位第149-154页
  二、高校布局结构的中观区位第154-158页
  三、高校布局结构的微观区位第158-161页
 第三节 集中与分散模式的形成原因第161-170页
  一、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共同作用第161-162页
  二、历史惯性的路径依赖第162-163页
  三、高校发展的内在诉求第163-165页
  四、外部效应的客观需要第165-170页
结语第170-176页
 一、高校布局结构的多维性第170-171页
 二、一个审视高校布局结构演变的新视角第171-172页
 三、一种解释高校布局结构变革的理论架构第172-174页
 四、空间模式:高校布局结构的新诠释第174页
 五、高校布局结构发展展望第174-176页
附录第176-208页
 附录一: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第176-181页
 附录二: 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第181-187页
 附录三: 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第187-189页
 附录四: 普通高校历年合并情况第189-203页
 附录五: 普通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变动情况第203-208页
参考文献第208-214页
后记第214-216页

论文共2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模式变迁研究:知识生产的视角
下一篇: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以布依族为个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