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模式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22页 |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情况 | 第11-15页 |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现状 | 第15-18页 |
·国外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的启示 | 第18-22页 |
·本课题研究主要任务与研究思路 | 第22-26页 |
·研究节能运行监管模式和相关技术的意义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2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模式研究 | 第26-52页 |
·运行阶段节能管理思路研究 | 第26-34页 |
·“合理能耗标准”管理概述 | 第26-28页 |
·“合理能耗标准”管理的难点 | 第28-30页 |
·运行阶段节能管理典型案例 | 第30-31页 |
·“重点建筑”和“标杆建筑” | 第31-34页 |
·S-A-P-R-S 监管模式研究 | 第34-37页 |
·能耗统计制度 | 第35-36页 |
·能源审计制度 | 第36页 |
·能效公示制度 | 第36-37页 |
·节能量绩效验证制度 | 第37页 |
·监管体系建设的技术实现路线设计 | 第37-44页 |
·各环节技术路线基本要求的层次分类 | 第37-38页 |
·技术路线框架图 | 第38-39页 |
·各阶段控制指标设计 | 第39-41页 |
·技术支撑工具设计思路的探讨 | 第41-44页 |
·监管体系建设方案的实践 | 第44-52页 |
·能耗统计工作方案 | 第45-47页 |
·能源审计工作方案 | 第47-49页 |
·能效公示工作方案 | 第49-51页 |
·实时监测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 第51-52页 |
3 重点建筑和标杆建筑划分模型研究 | 第52-70页 |
·确定重点建筑和标杆建筑区间的基本原则研究 | 第52-56页 |
·现阶段建筑总体能耗分布的描述方法 | 第52-54页 |
·建筑总体能耗的分布情况 | 第54-55页 |
·划分模型的选择原则 | 第55-56页 |
·运行模式分类相关模型 | 第56-61页 |
·运行管理关系矩阵MODLE 1 | 第56-58页 |
·收费模式关系矩阵MODLE 2 | 第58-59页 |
·节能管理水平矩阵MODLE 3 | 第59页 |
·能耗分区矩阵MODLE 4 | 第59-61页 |
·重点建筑和标杆建筑范围划分方法 | 第61-64页 |
·关联度检验模型构建 | 第61-62页 |
·重点和标杆建筑范围划分 | 第62页 |
·正态分布的检验 | 第62-63页 |
·混合正态分布检验 | 第63-64页 |
·重点和标杆建筑划分模型应用案例 | 第64-70页 |
·某市大型商场类建筑节能运行基本情况 | 第64页 |
·建筑能耗平均指标适用性判断 | 第64-65页 |
·重点和标杆建筑范围划分 | 第65-70页 |
4 标杆建筑对标指标建立方法研究 | 第70-90页 |
·标杆建筑选则基本原则研究 | 第70-72页 |
·对标指标适用性选择方法 | 第70-71页 |
·对标指标建立基本流程 | 第71-72页 |
·标杆建筑用能系统节能能力判断 | 第72-81页 |
·基于用能系统形式的节能能力等级判断 | 第72-77页 |
·基于实际负荷变化的系统适应能力判断 | 第77-81页 |
·标杆建筑负荷水平合理性判断 | 第81-85页 |
·建筑冷热负荷水平合理性判断 | 第81-84页 |
·建筑新风量合理性判断 | 第84-85页 |
·标杆建筑对标指标体系 | 第85-90页 |
·标杆建筑对标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85-86页 |
·标杆建筑能耗和负荷对标指标A | 第86-87页 |
·标杆建筑能效对标指标B | 第87-90页 |
5 重点建筑能源审计重点研究 | 第90-127页 |
·重点建筑能源审计重点确定原则研究 | 第90-93页 |
·三层次损失概念 | 第90页 |
·改造措施选则原则 | 第90-92页 |
·审计重点确定流程 | 第92-93页 |
·降低可控损失重点 | 第93-112页 |
·负荷控制重点 | 第93-98页 |
·设备运行控制重点 | 第98-105页 |
·系统部分改造重点 | 第105-112页 |
·重点建筑审计重点确定方法案例研究 | 第112-127页 |
·建筑和空调系统概况 | 第112页 |
·建筑耗能基本信息 | 第112-113页 |
·空调系统运行基本情况 | 第113-119页 |
·可执行的节能策略 | 第119-126页 |
·实践检验结果总结 | 第126-127页 |
6 实时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标准研究 | 第127-144页 |
·实时监测平台基本结构框架 | 第127-130页 |
·实时监测平台系统结构 | 第127-128页 |
·实时监测平台软件框架结构 | 第128-130页 |
·各等级平台数据库 | 第130-131页 |
·用电分项计量系统 | 第131-133页 |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 第133-137页 |
·数据编码原则 | 第133-136页 |
·数据采集传输基本要求 | 第136-137页 |
·分项计量原则实践检验研究 | 第137-144页 |
·建筑分项计量相关供电系统概况 | 第137-138页 |
·建筑分项计量回路选则 | 第138页 |
·电流互感器和计量电表选择 | 第138-140页 |
·主要用电分项能耗拆分计算公式 | 第140-141页 |
·分项计量系统结构 | 第141-142页 |
·实践检验结果总结 | 第142-144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2页 |
附录 | 第152-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