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空间环境引起水稻基因组多态性变化的特征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24页
   ·空间环境特点与空间生物学第10-13页
     ·空间环境特点第10-11页
     ·空间生物学效应第11-13页
   ·球环境变化与生物进化第13-16页
     ·地磁偏转时期环境特点第13页
     ·地球磁极偏转时期与重大进化事件的联系第13-15页
     ·在地磁偏转时期较强的辐射环境是加快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第15-16页
     ·地球磁极偏转时期地球环境与空间环境的相似性第16页
   ·水稻生物学与水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第16-22页
     ·水稻是良好的空间生物学与进化生物学材料第16-17页
     ·水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第17-19页
     ·AFLP分子标记法是分析基因组变化重要手段第19-22页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前期研究结果第22-24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2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植物材料第24页
     ·主要试剂及酶第24-25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5页
   ·实验方法第25-32页
     ·常用试剂第25-26页
     ·AFLP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26-27页
     ·水稻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7页
     ·基因组DNA的0.7%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第27-28页
     ·DNA浓度的测定第28页
     ·AFLP扩增反应第28-30页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0-32页
第3章 结果第32-41页
   ·水稻基因组的提取与纯化第32页
   ·AFLP扩增与多态性检测第32-35页
   ·不同品系、不同世代基因组多态率结果第35-41页
第4章 讨论第41-45页
   ·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水稻基因组突变特征的可行性第41-42页
   ·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第42-43页
   ·空间辐射环境引起水稻基因组突变及遗传性的特性第43-44页
   ·当代突变位点特征及转座对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激发作用第44-4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结论第45页
   ·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A 空间搭载水稻不同品系M2、M3代AFLP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图谱第50-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丹东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
下一篇:分子标志鉴定空间诱变水稻原种的策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