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其他蚕类论文--柞蚕(中国柞蚕)论文

丹东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探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前言第11-18页
 1 国外柞蚕生产现状第11页
 2 国内柞蚕生产现状第11-14页
   ·查阅的期刊第11-12页
   ·查阅的著作类第12页
   ·中国柞蚕生产发展的五个阶段第12-14页
 3 柞蚕的开发利用第14-16页
 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1章 柞蚕及其放养第18-37页
   ·柞蚕概述第18-26页
     ·柞蚕的形态第18页
     ·柞蚕的生命周期第18-19页
     ·外部的形态结构第19-22页
     ·内部的组织器官及其生理机能第22-26页
     ·柞蚕的营养与物质代谢第26页
   ·柞蚕蛹第26-27页
   ·柞蚕的类型及分布情况第27-30页
     ·柞蚕属的种名第27-30页
   ·丹东蚕场及放养方式第30-32页
     ·丹东蚕场第30-31页
     ·选种第31页
     ·纸面产卵第31页
     ·蚕卵消毒第31-32页
     ·拢把收蚁第32页
   ·气候对柞蚕的影响第32-37页
     ·温度的影响第32-34页
     ·湿度的影响第34页
     ·光照的影响第34-37页
第2章 柞蚕场与生态环境第37-42页
   ·柞蚕场与生态环境第38-39页
     ·柞树的特点第38页
     ·柞蚕场的结构与生态环境第38-39页
   ·柞蚕生产与生态环境第39-40页
     ·柞蚕放养时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39页
     ·柞树改造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39-40页
     ·柞蚕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40页
   ·柞蚕场被破坏的主要原因第40-42页
     ·蚕场变柴场第40-41页
     ·放牧及开采第41页
     ·蚕场管理不完善第41页
     ·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第41-42页
第3章 柞蚕放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42-46页
   ·丹东山区柞蚕场的基本状况第42-43页
   ·三类柞蚕场的物理性状对比第43-44页
   ·土壤化学性质的比较第44页
   ·植被情况第44-46页
第4章 柞蚕场的改造及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46-65页
   ·调查方法第46-47页
   ·柞蚕场生态效益现状分析第47-50页
     ·各类柞蚕场所占比例第47页
     ·柞蚕场枯枝落叶生物量及持水量第47-48页
     ·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第48-49页
     ·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第49-50页
   ·柞蚕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0-51页
     ·经营管理粗放,导致柞蚕场退化、沙化严重第50页
     ·管理权限交叉,导致柞蚕场管理不力第50-51页
     ·过度放养第51页
   ·柞蚕场的可持续经营对策及建议第51-53页
     ·明晰产权制度,制定柞蚕场经营规程第51页
     ·科学建设生态型柞蚕场第51页
     ·科学放养,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第51页
     ·实施退蚕育林第51-52页
     ·林蚕兼作,改善蚕场景观和生态环境条件第52页
     ·综合规划治理,完善柞蚕场的管理体制第52页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第52-53页
   ·丹东山区柞蚕场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技术第53-56页
     ·辽东山区柞蚕场植被类型第53-54页
     ·不同经营条件下柞蚕场的植被状况第54-55页
     ·柞蚕场不同植被类型的生态作用第55-56页
   ·三类柞蚕场生态修复技术第56-57页
     ·补植加密柞树,扩大树冠体积第56页
     ·保护草灌植被,栽种灌状梯带第56页
     ·柞树与胡枝子相间配置,治理沙砾化第56-57页
     ·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治理蚕场侵蚀沟第57页
   ·退化的一、二类蚕场的综合治理第57-58页
     ·草灌植被复壮第57页
     ·柞树适期轮伐第57页
     ·叶蚕匹配利用第57-58页
     ·柞蚕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优化利用效益第58页
   ·柞蚕场轮伐后芽棵休闲与养蚕效果试验第58-61页
     ·试验场地选择第58页
     ·供试材料第58-59页
     ·方法与步骤第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1页
   ·柞蚕业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第61-65页
     ·柞蚕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第61-62页
     ·加密蚕场、优化树型,提升蚕场级别,增强后续放养能力第62-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于摩擦磨损试验装置的振动信号采集系统研究
下一篇:空间环境引起水稻基因组多态性变化的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