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 ·职业决策困难的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 ·职业决策困难的定义 | 第9-10页 |
| ·职业决策困难模型 | 第10-12页 |
| ·职业决策困难的实证研究 | 第12-14页 |
| ·情绪智力的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情绪智力的定义 | 第15页 |
| ·情绪智力的结构 | 第15-19页 |
| ·情绪智力的实证研究 | 第19-20页 |
|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 | 第20页 |
|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 第20-21页 |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理论意义 | 第21页 |
| ·实践意义 | 第21-22页 |
| 2.研究设计 | 第22-25页 |
| ·被试 | 第22页 |
| ·研究工具 | 第22-24页 |
| ·EPCD | 第22-23页 |
| ·EIS | 第23-24页 |
|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 3.研究结果 | 第25-47页 |
| ·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25-29页 |
| ·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的信度分析 | 第25页 |
| ·职业决策困难量表的效度检验 | 第25-29页 |
| ·情绪智力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第29-31页 |
| ·情绪智力量表的信度分析 | 第29页 |
| ·情绪智力量表的效度分析 | 第29-31页 |
| ·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现状 | 第31页 |
| ·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现状 | 第31-32页 |
|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影响的差异检验 | 第32-39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性别差异 | 第32-33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兼职差异 | 第33-34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生源地差异 | 第34-35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专业差异 | 第35-38页 |
| ·大学生职业准备状态的差异 | 第38-39页 |
| ·相关分析 | 第39-41页 |
| ·职业决策困难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39页 |
| ·职业决策困难与情绪智力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39-41页 |
| ·不同情绪智力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方差分析 | 第41-45页 |
| ·对大学生情绪智力进行分组 | 第41页 |
| ·不同情绪智力组在消极观念各维度上的方差分析 | 第41-42页 |
| ·不同情绪智力组在焦虑各维度上的方差分析 | 第42-43页 |
| ·不同情绪智力组在自我认同困难各维度上的方差分析 | 第43-44页 |
| ·不同情绪智力组在职业决策困难均分上的方差分析 | 第44-45页 |
| ·回归分析 | 第45-47页 |
| 4.讨论 | 第47-53页 |
| ·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 第47-48页 |
| ·大学职业决策困难现状 | 第48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分析 | 第48-51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48-49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兼职经历差异分析 | 第49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生源地差异分析 | 第49-50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专业差异分析 | 第50页 |
| ·大学生职业准备状态的差异分析 | 第50页 |
|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其他因素分析 | 第50-51页 |
| ·职业决策困难与情绪智力的关系分析 | 第51-53页 |
| ·不同情绪智力程度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方差分析 | 第51-52页 |
| ·情绪智力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预测作用 | 第52-53页 |
| 5.建议 | 第53-57页 |
| ·主观方面 | 第53-55页 |
| ·正确认识自我 | 第53-54页 |
| ·合理调节情绪 | 第54-55页 |
| ·客观方面 | 第55-57页 |
| ·创新就业教育 | 第55-56页 |
| ·拓宽就业渠道 | 第56-57页 |
| 6.结论 | 第57-59页 |
| ·研究结论 | 第57页 |
| ·创新之处 | 第57-58页 |
| ·不足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1 职业决策困难量表 | 第63-65页 |
| 附录2 情绪智力量表 | 第65-66页 |